当养老遇上“互联网+”,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不用血就能测血糖?”在中关村科技助老服务平台办公室,“不扎手的血糖仪”让前来交流的上海科技助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眼前一亮。
无创血糖仪外观和大小类似于一台迷你订书机,使用时只需要夹住手指,片刻时间便可快速获得血糖数据,并将数据第一时间同步到一个叫做“随时亲”的App上。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所属的中关村健康服务专业委员会,联合多家科技助老服务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中关村科技助老服务平台,试图用科技与服务结合的方式建立社会养老新模式。
在平台上,像血糖仪这样轻巧便携的体检设备还有体温仪、血压仪、心电仪、尿检仪等,基本满足身体指标的日常检测且操作简单。此外,睡眠治疗仪能够辅助治疗,改善睡眠质量;智能腕表能采集运动数据,GPS定位,跌倒报警;监护床垫甚至能监测到老人的心跳、呼吸、体动等数据,发生异常自动报警。
北京嘉合百善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军告诉记者,App“随时亲”是与设备配套开发的应用,子女开通“随时亲”后,只要老人使用设备,各项数据会第一时间同步到App,可实时监测老人的身体状况、起居状态。
今年57岁的刘军本人就是平台产品的首批使用者,他戏称自己当了“小白鼠”,几乎使用了平台所有的产品,几样设备随身携带,随测随看。
今年1月份,感到心脏不适后,刘军用心电仪测量出自己心律失常,连忙到医院就医。“医生检查后说我没事儿,但我自己知道自己有问题,”刘军拿出自己平时检测了很多天的数据给医生看,医生感到非常惊讶,对他进行24小时监控后,确定用药治疗。
在刘军看来,健康是养老的第一步,其次才是生活质量,但他强调,“平台的产品只是采集数据,进行前瞻警示,并不进行治疗。”
除了日常基础监测设备护航身体健康,平台同样注重“暖心”,关注老人的精神需求、文化需求,从产品和服务上为老人订制服务。
作为董事长,迟胜既是产品的使用者,也是设计者。设计感知电话时,一切从自己80多岁母亲的阅读习惯和身体条件出发,最终放弃了平板电脑的外观,改成了具有大屏幕的电话机。
结合老人与子女分居、精神世界孤独等实际情况,感知电话设计了“浪漫老人生活圈”、“远程亲情互动圈”等,支持健脑游戏、老年大学、旅游、子女相册共享、视频聊天等功能。
平台发起方——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宋煜介绍说,“你可以认为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是老年人自己设计的。”
宋煜的另外一个身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为了真正了解老人需求,他没少往社区跑。“关注老人,核心还是在子女”。跑了一圈下来,宋煜对此深有体会。技术创新能够改善老人的生活质量,但老人更需要的是心理关怀。
“除了科技,我们还希望它有情怀,有文化。” 在宋煜眼中,助老平台是“互联网+社会创新”的成果。“社会创新需要技术创新,如果能够带动产业创新,那该是多酷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