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编辑老师:
您好,我是北京市某高校英语新闻专业的一名学生。我校传媒方向专业课课堂教学情况屡屡让我们失望,因此给贵报写信向你们反映。
本专业属于学校新兴学科,成立5年有余,然而师资力量仍较为缺乏,多数专业课皆由非传媒业界或专业的老师教学,且课堂内容乏味,学生收获甚微。
例如关于公共关系的一门课程,老师上课基本照本宣科,很少联系当下实际,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能给出合理的回答,课堂教学案例陈旧,每次上课班上同学不是在玩手机就是打瞌睡。
再比如和传播学相关的一门课,学校选择由外教教学,但期中之后老师便再没有正式讲过课。他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传播学相关的课题项目进行实践操作,每次上课就随机与某几位学生聊聊项目的内容。一堂课下来感觉自己除了和老师汇报了一下项目情况,听到了几句并不符合中国国情的项目建议外,没学到任何东西。一学期结束了,我们对于传播学还是处于不了解的状态。老师似乎很忙,课下基本和学生无交流,邮件回复也十分缓慢。
最近正值学校选课时间,我校另外一名外教声称自己下学期将教授《新闻摄影》一课,然而他对此方面一无所知,所以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备课。于是他在微信朋友圈中请求学生不要选择他的另外一门新课程(他同样一无所知),以保证每天能有一定量的睡眠时间。虽然该条声明几小时之后被删除,但此事依然让我们专业的学生感到失望,这门课我们班同学期待已久,一直希望能有专业人士带领我们摸索学习。
班上一些同学是因为对传媒业有兴趣才报考该专业的,但进入大学后被不合理的培养模式和这些“水课”消磨了热情,渐而将职业规划方向转到其他领域。对于传媒专业,我们目前尚没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和系统的理解,相关的实习、实践等资源同样十分匮乏。
对比北京市同等级别的其他高校,我深感无力,难道我读的大学只能靠自学了吗?自学也就罢了,可我们还要拿出时间和精力去应付那些“水课”和毫无意义的作业。思来想去,我决定给中国青年报写这封信,希望贵报关注并报道这些现象,推动大学教育质量的改善。
大二学生 杨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