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07月24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江苏青年之声:打造指尖上的团组织

常晓岚 本报记者 李润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7月24日   01 版)

    最近,江苏的小伙伴们多了一个能诉说心里话的好去处。不论是想跟同学合伙创业、想为留守儿童捐赠衣物,还是给一个月都没洗澡的宿舍同学提意见,甚至想找个对象,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声”。

    为了及时回应青年网友的诉求,有针对性地提供面对面帮扶,团江苏省委在各级团组织官微里开发了“江苏青年之声”互动社交服务平台。平台采用“统一开发,独立实施”的方式,总平台由团江苏省委负责开发,各地各单位独立管理本地本单位平台,形成以团省委为核心,地市高校团委为中坚,县区团委为拓展的立体化网络服务平台。

    “江苏青年之声”自6月上线运行以来,目前已有南京、苏州、徐州、武进、阜宁、兴化、南航、南农、南林9家“江苏青年之声”基层试点单位,累计总访问量112.2万人次,总页面访问量270万人次,日均访问人次4.57万,接收青年留言22586条,累计回复有效问题862条。

    “江苏青年之声”平台开设青友互动、有话要说、热点聚焦、回声嘹亮、青年观察、奇思妙答等板块,网友注册后,可在相关板块就自身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留言提问。

    根据留言中年轻人的多种个性化问题和需求,团江苏省委积极与已有的服务力量对接,解决辖区内青年的具体困难,通过实体化阵地为青年提供面对面的服务。

    针对社区青少年,努力打造青少年服务的社区终端载体,在苏州试点“笑果”青少年社区服务店14家,定期开展亲子服务、城市融入等课程;在苏中苏北八市的乡镇(街道)全面推进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的活动阵地——“希望来吧”。

    针对创新创业青年,探索建设低成本、全要素的公益型青创空间,在常州试点建设“嘉壹度”青年创新工场,聚焦科技型小微企业和“互联网+”创业项目,为创业青年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步推进“江苏青创数字地图”建设,搭建政策链接、投融资对接、产学研融合的网络版青创孵化平台。

    针对青年社会组织,筹建省级层面的青年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中心,打造提供组织运行指导、项目研发支持、承接“政府订单”培训等青年社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

    针对在校大学生,整合全省高校的见习锻炼、社会实践、职业规划、创业孵化、心理健康等服务资源,升级“Pocket University——江苏省大学生成长服务网络平台”,目前活跃用户数达123万人。

    除了为青年朋友提供交流和服务之外,“江苏青年之声”还注重对青年的引导,通过主动设置热点问题、突出反映正能量留言、发布正面导向新闻信息、组织青年典型互动引导等方式,把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渗透在全过程、各环节,凝聚广大青年,宣传推广团的各项工作。比如,近期“江苏青年之声”在“热点聚焦”栏目选取了网友的提问“最近老听说‘网络文明志愿者’,这到底是个什么活动?和一般的志愿者有什么不同?”“江苏青年之声”通过回复这个典型问题,对网络文明志愿者进行了介绍,让青年了解、理解并愿意参与其中,既解答了青年的问题,宣传了团的工作,也倡导了网络文明新风,鼓励青年通过网络传递正能量。

    平台设计之初,考虑到青年留言的多样化,有部分留言涉及网友的隐私,“江苏青年之声”回复后并不公开,只有留言网友本人登录才能看到,让青年觉得安心、贴心。

    “江苏青年之声”平台还具备数据分析功能,对于青年提出的普遍性问题进行汇总,阶段性地总结分析青年关注的特点,便于团组织有针对性地为青年提供相关服务。

    “对共青团而言,互联网思维就是如何更好地融入青年,服务青年,为党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群众工作。”团江苏省委书记万闻华说,“‘江苏青年之声’互动社交服务平台为我们提供了把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在网络空间里具体化、有形化的路径。真正使共青团走进青年之中,成为广大青年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同时更让青年觉得有意义、有价值、有获得感。”

常晓岚 本报记者 李润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7月24日 01 版

数百大学毕业生赴疆进行志愿服务
让青春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焕发光彩
入冬前解决受灾群众住房问题
江苏青年之声:打造指尖上的团组织
那里有我们一生牵挂的维吾尔族亲人
做信念坚定、心系青年、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团干部
哥们姐们创业折腾记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