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7月30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一名布朗族“幕后英雄”是怎样炼成的

本报记者 田文生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7月30日   07 版)

    对于巡航警队而言,轮机是最容易被外界忽略无视,却最艰苦的工作。

    对多数人而言,手持冲锋枪、头戴钢盔、在甲板上站得笔直,最符合心中的跨国舰队武警印象,但有一群外界看不到的英雄,时刻待在机舱里,忍受着巨大的轰鸣。

    42岁的岩依章就是其中一位。1993年,这位布朗族小伙子成为一名警察,水上支队组建时,他从海南海警被调入。

    “我们的工作就是待在机舱里,保障各种器械的正常运行。”岩依章说,机舱里的巨大轰鸣声,让他们“贴着耳朵也听不见别人说话”,“一进去就得戴上专用耳塞,否则,严重的可能丧失听觉,而耳塞戴久了,耳朵非常疼。”

    高温是他们面临的又一个敌人,“发动机的水温高达80~90摄氏度,过去,没有水冷设备,机舱内的温度在50摄氏度左右;现在换水冷设备后,仍然在35~40摄氏度之间。”岩依章说,“刚洗的衣服,不用拧,外边再怎么冷,放入机舱,半小时就干了。”

    高温环境里,人特别爱流汗,需要不停喝水。一次班值下来,警服都会汗透,“拧得出水来,干了就有厚厚的一层盐。”

    但并不是每一次巡航都能随时洗澡。“轮船携带的淡水有限,首先要保证做饭,没下雨时,江水比较清澈,抽上来过滤一下,可以洗菜、洗澡;如果雨太大,洗澡就会受到限制。”

    油垢是他们巨大的烦恼。每当机器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手就会接触到润滑油等各种油,“用什么洗手液,都洗不掉那种味道,机舱内的温度高,人要不停流汗,毛孔张开,油味简直渗透进了汗孔里。”岩依章哈哈大笑着说,“每次回了家,抱老婆时,她都能闻出那种重重的油味,不过现在她也习惯了。”

    噪音、高温和油味,让岩依章和他的同行们非常厌吃油重的菜,可是,为了体能,又不得不吃。

    在巡航轮船上,使用的是国产机器,没有报警设施,需要人工观察。可是,岩依章们的工作并非呆呆地坐在机舱里观察那么简单,相反,他们的任务非常繁重。

    “湄公河的浅滩、激流摊很多,轮船需要全速前进,加油后,发动机的转速非常快,最高可到4500转/分,进气的压力太大,温度高,机器里起连结作用的管子会软化,有时会直接飞出来。”他说,这不仅意味着他们需要对机器进行维修,还意味着岗位人员面临人身安全威胁,“上一次,管子飞出来,直接把一个工具箱的铁皮砸出一个洞。”

    对岩依章和他的同行们来说,最担心的是机械高速运转时,本来有润滑油的缸套出现抱死,最后“拉缸”。

    “一旦拉缸,轮船失去动力,就得立即把水放掉,将整个机器拆了,更换部件。”这需要一干人脱掉上衣、打着赤膊上去大汗淋漓地干几个小时。岩依章说,“这条河的航道条件不好,导致故障率也很高。基本上每次都有事做,都有故障。”

    “因为河道原因,‘拉缸’故障无法避免,但我们要想方设法避免。”岩依章说,为此,一出现“拉缸”,就必须提高警惕。“轮机的故障就像人生病一样,会有一个逐渐升级的过程,连结管爆掉之前,也必然会先漏油,所以,我们要多看苗头,尽量避免更大的故障发生。只要开始漏油,温度再高也要上,拧紧螺丝,或者进行必要的固定、包扎,如果不做这些,就必然爆掉。”

湄公河上的警察故事
一名布朗族“幕后英雄”是怎样炼成的
湄公河年轻卫士:有“型男”,有“木兰”
39岁谭建华:“舞在刀尖”的中国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