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8月0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攻克技术难题 填补海缆工程空白

海南师范大学 朱轶群 海南大学 张文敏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8月05日   08 版)

    学生记者跟随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海口分局宣传与外联班工作人员上船,向船长宣传海底电缆保护知识 郑斯苗/摄

    500千伏海南联网工程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程,这意味着在技术方面要冲破“高新技术由外国垄断”的阻拦。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海口分局海缆运维部海缆维护班,这个只有几个人的小小班组,却用双手与大脑,跳出了这个怪圈。

    在外人看来,维护班的工作是一个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无止境循环过程。如果说运行与监视班是从预防的角度为海底电缆保驾护航,那么维护班就是从专业标准角度对海底电缆以及相关设施进行检测与保护。地形地貌检测、海缆埋深检测、抛石坝检测、海缆坐标检测都是他们每周反复要做的检测工作。

    跨海联网,作为电力工程史上的一个全面创新,没有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可供借鉴,连海底电缆专业人才也十分稀缺。记者在走访时发现,林诗岛海缆终端站里的硬件设施几乎都是外国制造。

    在工程运行初期,对于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来说,关于海底电缆运维的技术掌控几乎空白。面对缺少海底输电线路运维经验和运维标准的难题,维护班迎难而上,全力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

    黄小卫是维护班的班长,这个戴着厚厚眼镜的安静的大男孩是维护班的“资深元老”。这个武汉大学电力专业毕业的高材生,毕业后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了海南联网工程,成为了第一批加入这个工程的大学生之一。

    尽管专业对口,但很多技术都需要从零开始。“就是对着机器边排查边总结经验,大学专业知识远远不够应付这些问题,有些东西甚至之前从来都没有接触过。”被同事公认为自学研究型“专家”的黄小卫告诉记者,没有谁来教,只能自己花时间琢磨,甚至有时走路时脑子里还在想刚才运算的环节,还在消化刚才新吸收的知识理论。

    在海缆终端站,有个室内温度一直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的油泵站,那里是海缆终端站的重心。海南联网工程使用的海底电缆是充油式电缆,因此需要在中间一层注入油用以绝缘、散热,同时能够帮助海缆安全抵御海水压力的冲击。

    打开运作系统设备,里面整整齐齐的设施让黄小卫十分自豪:“你看我们这设备很干净,就是因为我们很好地去保护、去维修,没让它发生事故。”看似简单的设备,背后却需要维护班成员在没有办法得到国外核心技术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研究努力确保它的安全运行;听似简单的原理,背后却是他们在值班之余啃着枯燥无味的资料自学知识的无数个日与夜。而这些,无人知晓。但是,他们的技术保障,是海南万家灯火彻夜不灭的坚实后盾,也正因为他们,海南的经济可以在电力稳定的前提下迅速发展。

    至今,海底电缆这条“海底生命线”在琼州海峡延伸已有了6个年头,维护班成员们用行动展现出来的自主创新,不畏艰难的钻研精神,便是满足海南联网工程继续服务海南的助力,也是支持中国自主研发精神傲然于世界的助力。

“南网海军”:用青春保障海南万家灯火通明
“南网海军”宣传与外联班 关口前移防“锚害”
在涛声和夜色中守护“海底生命线”
攻克技术难题 填补海缆工程空白
从大学生到“南网海军”只差一个琼州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