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记者高博)“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至今还广为传唱,它曾将无数热血赤子的心紧紧相连,极大地鼓舞了军民士气,敲响了日本侵略者走向灭亡的丧钟。
《团结就是力量》于1943年诞生在晋察冀边区平山县黄泥区的一个小山村,由牧虹作词、卢肃作曲。歌词朗朗上口,节奏铿锵有力,体现了抗日战争最艰难时期,八路军和老百姓团结一致,奋勇抵抗日寇侵略的决心。
1943年日本侵略者对晋察冀边区实行“抢光、杀光、烧光”的疯狂政策,那时敌后抗日根据地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战斗最紧张、最残酷,百姓生活最凄惨。
“自1940年以后,日本在华北地区扫荡频繁,在我们平山就制造了东黄泥、岗南等数起死亡超过百人的惨案,我的大伯就在东黄泥惨案中被日军屠杀。”平山县下槐镇东黄泥村70岁老人齐志忠说。
根据形势的需要,1942年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倡文艺工作者要更进一步地深入生活,反映生活。牧虹和卢肃所在的西北战地服务团也组织小分队深入到河北平山和山西繁峙的广大农村参加斗争。抵达平山后,服务队深深扎根于广大群众之中,迅速投入到当地减租减息斗争和保卫麦收的工作中。
“当时服务队到达平山后,朝夕和百姓生活在一起,不仅组织群众生产自救,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减息运动,还走入乡村做演出宣传。广大农民为争取合法权利,奋起斗争的行为和勇气深深触动了这些文艺工作者。为了反映当时情形,牧虹和卢肃就执笔创作了这部小型歌剧《团结就是力量》。”平山县党史办副主任郄新龙介绍。
歌剧剧情确定后,大家觉得结束有些突然,缺乏终止感。综合大家建议,决定由牧虹同志写词,卢肃同志谱曲,为该剧增加一个幕终曲,《团结就是力量》这首经典歌曲便由此诞生了。
根据记载,这首歌产生的另一层背景是,随着抗战进入最艰苦的相持阶段,社会上产生了一股消极抗战的逆流。牧虹和卢肃意识到全社会各种力量共同抗日的必要性,只有团结起来形成钢铁般的力量才能无坚不摧。
这首歌曲一经演唱,就产生了强大的号召力,很快传遍抗日前线,传到全国其他地区,一时间成了民众的战斗口号和行动准则,一些有志青年受到感染加入抗战队伍,投身到反抗日军侵略的斗争中……
如今,这首歌曲,从农村到城市,从学校到部队,无论是歌咏比赛,还是军营训练场,只要有需要加油鼓劲的场合,都几乎是必选曲目。穿越空间、跨过时代,70余载后《团结就是力量》仍传唱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