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8月20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人物说话

投入现实社交才能体味生活的丰富多彩

实习生 蓝星宇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8月20日   07 版)

    谭刚强,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

    时下,不少年轻人对网络社交产生焦虑。年轻人如何应对网络社交焦虑?对此,我们采访了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重庆市协和心理顾问事务所所长谭刚强。

    中国青年报:年轻人对网络社交的依赖何以形成?

    谭刚强:首先,现在的80后、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这份血缘亲情的缺失造就了他们天生的孤独感。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里封闭的单元住宅代替了旧时相对开放的村落文化与院落文化。独生子女想要在封闭环境中找到同龄的亲密伙伴,变得越来越难。我国近几十年因改革经历了急剧的社会变迁,年轻人和老一辈之间开始显出较大的代际文化冲突,不少渴求创新生活的孩子与习惯稳定的父母更显出难以沟通的矛盾。生活现实中,还有一些孩子是渴求亲情而不能。比如农村留守儿童。总之,在新型城市化、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孤独是孩子成长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这些孩子成熟以后,独立走入社会、介入奋斗拼搏。许多孤独与惶惑的年轻人又开始被迫离开家庭、家乡,外出求学、四处求职。很多年轻人很难找到相对稳定的属于自己的稳定工作和居处。

    所以,现在的年轻人,从成长到成熟都面临着许许多多的不确定性或不可靠性,一旦出现一些可依赖的能遗忘郁闷烦恼或消减压力的东西,他一定会紧紧抓住。网络社交的智能化、游戏化恰恰适应了这种心理——它简单有趣、充斥着动感资讯、易于掌握,并随时因社会生活“稚嫩、愚笨”角色身份等级的消失,而可能带来极大的自尊荣耀,而特别容易形成“望世依赖”或“亲悦依赖”。

    中国青年报:然而依赖网络社交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安宁,反而可能加剧焦虑?

    谭刚强:从网络社交中,人们也许可以获得暂时的安定感,进行暂时的自救,但依赖于网络无助于真正排解焦虑。因为人在有风有雨的真实生活中的“角色幸福感”并未有增加。

    比如,很多人在社交平台发布自认喜悦的图文或事情之后,往往会不停地关注自己获得了多少个赞。他想知道,究竟有多少人关心我、关爱我?然后靠别人的肯定来获得自己内在的安心或存在。但如果点赞的人不多呢?反而会打击这个状态发布者的自尊,或者加剧自卑,或加剧郁闷。而有些人则不堪众多的微信群“骚扰”,想关闭自我的账号来求安宁或静心。但在这个“全球大互联”与“资讯可增益”的“新网界时代”里生存生活,这些人真的把自己关闭之后,又会坐立不安、吃不下饭。还有一些人,天天在嘴上说网络的坏处,但他又在依赖这个工具来诉说它的坏。

    中国青年报:人们应当如何摆脱网络社交焦虑呢?

    谭刚强:从短期来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转移疗法。盯着屏幕纠结“我的好友为什么还没回复?”不如打一个电话,约朋友出去看一场电影、参加一次读书会、去郊野里踏一次青、去咖啡吧做一次漫聊。投入现实社交、享受现实生活,才能体味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长远来看,一个真正的现代人,尤其是在社会演进急剧变迁的年代,应该学会生存、热爱生活、敬重生命。现在很多年轻人,对生命没有感觉,对生活没有感觉,对生存没有担当,只好在虚拟的网络社交中找存在感。反观那些有责任、有担当、有诉求、有情性的人,往往知道如何支配自己的时间、如何珍视难得的社交。

    因此,当面临网络社交依赖、社交焦虑时,年轻人应该努力找到自己的情趣爱好、找到生命扎根的地方,社会、家庭则应多些理解倾听,多些因势利导。当你拥有了知识、技能、素养、风度,也可以是态度、情怀、事业、成就,慢慢就会有更多的人点赞你、欣赏你,并与你相遇相逢、相知相交,这才是生活的“真”。

    一个年轻人如能够培养起自己对生存的责任、对生活的主见,善于穿透风雨,则这个人一定会在全球互联的网络时代,活出存在的价值意义来。

65.4%受访者认为审美标准不应单一
62.8%受访者对网络社交的依赖程度较强
投入现实社交才能体味生活的丰富多彩
整容技术有局限性 不要将之魔幻化
青年参考创刊3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