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急救车开到现场,李开涛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了。“我仍以为是寻常火灾。有人跟我说一个油罐炸了”。然而,他马上见到从业16年来最惨烈的场景。这是一场震惊世界的爆炸,而他将和同事一起,用闪烁的蓝警灯给人们生的希望。
8月12日晚上,天津市急救中心当班的是急救科副科长李开涛。起初,一切如常。可是,时钟一过23点34分,电话接连不断,而且全部来自滨海新区。在得到中心主任李尚伦的同意后,他马上赶往滨海新区探知究竟。
8月13日零时30分,李开涛已经赶到了第五大街附近。此时,大火还在燃烧,不断有铁屑蹦出;五色的浓烟滚滚,散发出刺鼻的味道。人们在仓皇逃生,伤员在痛苦地叫喊。他赶紧跟李尚伦汇报:出大事儿了,赶紧召集弟兄们归队!
事实上,急救中心的医生和司机已经在路上了!
调度员张军的舅舅8月12日下午去世,她正在办丧事,听说情况后只一句:“我知道了,马上去!”然后,放下悲伤中的母亲,立即赶往急救中心调度室。
医生马麟正在与家人在外地休假,得到消息后,抛下家人立即想办法赶回天津。
医生李林的儿子发了高烧,他和妻子正在驱车回蓟县老家探视。可是,灾情就是命令。8月13日凌晨1时20分,在据宝坻城区还有5公里的地方,他用喇叭和应急灯拦停了一辆私家车,请对方载妻子到宝坻,自己则迅速赶往滨海新区。
按照规范,急救人员要首先评估作业环境的安全性,在确定无危险的情况下才能展开工作。然而,当明白过来不是油罐爆炸时,李开涛已经无法后撤了。“我们领导也要求我后撤到安全区域,可是,当我看到那么多消防官兵在拼命,有那么多伤者要救援,我怎么能向后撤一步呢?!”
尽管现在想起来不免后怕,但是李开涛并不后悔自己的坚守。他知道,在那火光和浓烟中,白色的急救车和闪烁的蓝警灯会给人们以勇气。那些消防官兵看到后,纷纷将伤者搬运过来。至今,他还清晰地记得第一个伤员的样子。“那是一个年轻的消防员,全身重度烧伤,已经昏迷,惨不忍睹!给予简单的处理后,我们把他抬上了急救车”。
急救车呼啸着向最近的泰达医院而去。李开涛也清楚,即便坐上了急救车,有些人也挺不过去。“可是,急救人员不能不做最大的努力!”
的确有人没有挺过去。急救科科长张擎回忆说,一个19岁的消防官兵在途中就没有了呼吸。尽管从事故地点到泰达医院只有几分钟的路程,尽管急救人员一直在给他做按压,可是这个年轻的生命依然逝去了。“19岁啊,多么美好的年华!”张擎很是心酸。
尽管如此,急救却还要继续。在这支队伍中,甚至很多是夫妻齐上阵。
医生王士梅刚刚吃过晚饭,就接到领导的电话,通知滨海新区发生重大事故,需要紧急增援。她向老人和孩子简单交代一下即与司机赶往现场。而此时,她的丈夫唐峰,也是一名急救医生,也在赶往爆炸事故的现场。夫妻两人在海港城汇合了。
海港城是距离爆炸地点最近的小区,此时一片狼藉,墙面脱落,玻璃四碎。唐峰和司机在搜救人员的带领下赶往2号楼27楼救治重伤者。王士梅则对小区里的伤者进行分类,并给予必要的处理,然后将他们送往泰达医院。唐峰等人进入2号楼后,发现电梯全部损坏不能运行,便拎着几十斤重的急救设备步行上27楼去寻找患者。令人伤心的是,因受伤严重和未能及时发现,患者已死亡。
类似的还有张海萍医生和李帅医生夫妇。张海萍后来写道:“闪烁的蓝警灯,追逐着黄金时间;大爱无言,真爱无边,战友们,让我们并肩作战!”这何尝不是夫妻间志同道合的宣言!
李开涛在核心区一直坚持到8月13日上午。此时,他的面庞已经被烟火熏黑,眼里充满血丝,手臂开始出泡。原本雪白色的制服已经变为灰褐色,布满了斑驳的棕色斑点。这些是燃烧物在空气中的残留。后来,有人夸赞李开涛的勇气。他却说:“和那些消防官兵比,咱们做这些算得了什么呢?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张擎接过了他的岗位。张擎说,虽然她入行快20年了,也经历过“非典”和汶川地震,但是这一次却有着最多的悲伤。她永远不会忘记那碳化了的死者的模样,永远不会忘记消防官兵残破的臂章,永远不会忘记挤了8个伤者的急救车。不过,也不全然是悲伤,还有感动。
“除了可爱的同事外,还有很多陌生者的行为让我感到温暖。比如,当急救车来到泰达医院时,那里不管有多少人,都会自发让出一条道路来。即便是那些头破血流、步履艰难的伤者也不例外。虽然他们也在遭受疼痛,可是他们更加知道急救车里的重伤员正在忍受着比他们更加剧烈的疼痛。”
她还感动于自己的儿子。这个两岁半的小家伙虽然并不能完全了解妈妈一下子消失几天在干什么,但是却不哭闹,而是在电话里温柔地说:“妈妈我想你了!你要戴上口罩呦!”张擎不禁泪奔。
本报天津8月20日电
本报记者 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