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去四川探亲,赶上汶川地震,家里跟他失去了联系,焦急万分;与爸爸取得联系后得知,他和我的叔叔拉了满满一车物资去了汶川……”话剧演员金戈有些哽咽,爸爸从小教育她“管好自己就行了”,爸爸的这一举动给她很大震撼,所以金戈说:“爸爸就是我的英雄。”
在阅兵村的剧场内,几个年轻演员在话剧《英雄24小时》的结尾,用亲身经历讲述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故事。场下掌声雷动,演员董畅说:“当时在舞台上,看着台下有个战士从始至终保持专注的姿势和神情,自己演得更加有劲儿了。”
由共青团中央出品,中国国家话剧院著名导演田沁鑫监制,一批新生代实力派话剧人才创作表演的话剧《英雄24小时》,成为走进阅兵村进行慰问演出的唯一一部地方团体剧作。
阅兵部队首长在看过话剧后表示:“这是一个现实话题,是我们民族价值观、理想观、社会观上与西方的较量。”演员谢幕时,眼泪一直在这个军人的眼里打转。
你们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1990年出生的演员常鹏淏自小生活在部队大院,在最后一场戏中,他说:“我自小生活在部队大院,看到军人就习惯性地叫叔叔,感觉特别亲切。今天这么多军人在这里,我也叫一声叔叔。”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说:“你们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笑声伴着雷鸣般的掌声爆发出来。事实上,台下坐着的军人大多都是常鹏淏的同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方队。
当天,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唱着嘹亮的军歌走进剧场观看演出时,谁也不知道这将是一场什么样的演出。话剧一开始,多媒体的运用、纪录片的穿插、穿越剧的元素,甚至让年纪稍大的部队领导感觉不太适应。但很快,话剧中浓墨重彩的军人形象将青年官兵带入情境,台上台下形成良好互动。每当有革命军人的情节出现,场下都不约而同地鼓掌。
“战争年代,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浴血奋战的革命先辈是英雄!和平时代,捍卫主权、维护和平、抢险救灾中,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同样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尽管白天训练辛苦,但是当晚的现场,年轻战士和演员的英雄情结瞬时被点燃。年轻的话剧演员在演出结束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们被现场官兵的情绪感染,被自己演绎的人物的英雄气节所打动。
回击历史虚无主义
话剧《英雄24小时》运用多种时尚舞台艺术手段,讲述了从春秋至当代的众多英雄形象,其中既有忠义诚信、舍生忘死的武将,又有雄才大略、智勇双全的谋士,还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杰出女性……力求真实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邱少云,你为什么不动?”“军令如山倒,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该剧展示了独有的社会现实意义,将邱少云、黄继光、雷锋等革命先烈、英雄人物搬上舞台,有力地回击了颠倒历史、嘲弄高尚、胡编乱造的历史虚无主义……
团中央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立足和发展的思想基础不可动摇。“欲亡其国,先灭其史”的案例并不鲜见。中国近现代史,革命先烈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各族人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这些历史生动诠释了伟大的民族精神,用话剧的形式将英雄形象搬上舞台就是要理直气壮地讲好历史。
突破自我 演绎中国英雄谱
话剧正式上演前,大屏幕上播放了一段纪录片。“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操场上、胡同里、马路边的随机采访中,没有一个人能够迅速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作为该话剧的出品方,团中央也希望能够运用多种文化艺术手段,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中美两国间的文化差异,阐释当代中国的英雄观。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团队内部就曾有过争论。
田沁鑫戏剧工作室宣传部的工作人员都是80后、90后,在给这部话剧作宣传时,他们找到媒体,很多媒体对这个题材都不看好。这些年轻人也动摇了。
该剧导演商子见坦言,演这部剧很难。“难在它不讲爱情、不讲亲情,讲的是很理性的东西,感情的东西比较容易让人接受。年轻人不是不爱国,但是我们这些人表达感情不这么直接表达,甚至对那些说出来的人会有抵触。怎么让人不抵触,怎么正面讲出来,这是难点”。
戏剧本身的写作也是难点。
去年腊月三十早上6点多,田沁鑫、商子见和常鹏淏等终于改好了剧本的第三稿。在这之前,编剧吴玖熹、演员吴彼等人也已经连续工作了几天。最终剧本“成了”,田沁鑫说:“这是很难得的一次体验。”
《英雄24小时》在阅兵村上演的版本,时长1小时30分钟,最初的试演版本也只有两个小时。但是,这些年轻人要做的事情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中国英雄谱理一遍。最终,几百位英雄呈现在受阅官兵面前。剧中与观众密切相关的人物和话题的出现,一次次点燃青年官兵的激情,全场掌声雷动,痛苦体验后的创作破茧而出。
主旋律也可以有人情味
常鹏淏饰演的刘亮在攀登珠峰时遇险晕倒,他产生了一个幻觉,花木兰在他眼前出现。两人一个身穿现代的登山装备、一个身着戎装,一段穿越剧在舞台上展开。
这段情节中,融合忠诚、勇敢、爱情等多种元素,给观众以想象。而后,话剧揭示了花木兰实为一名藏族女登山队员,不仅救了刘亮,还给他留下了补给和装备。她是刘亮心中的英雄。
这个情节是商子见提议的,“我一直觉得到把整部话剧局限在办公室里,很拘谨。于是写了一段挺浪漫的故事,想表现的是花木兰在恶劣的环境中还能出类拔萃”。
这些年轻人还创造性地把项羽穿越到美国,用舞台剧的方式,带领观众想象项羽在美国的生活。但是最终,项羽还是回到乌江边,没能逃脱宿命。在商子见看来,这就是英雄“当死则死”的气概和勇气。独特的创意、诙谐的表达,现场观众时而大笑,时而报以热烈的掌声。
最终,整部话剧落脚在演员个人的经历以及演员个人心目中的英雄。“大灾面前勇往直前的父亲是我的英雄”“对我充满爱和信任的母亲是我的英雄”“敢于担当的我是自己的英雄”……按照商子见的说法,话剧最终落在亲情上,让整部话剧更有具体可感的人情味。
每名演员讲完自己的故事,台下的官兵都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一名部队首长表示,当时他坐在观众中间,被这种气势感动,“中国的英雄有大家熟知的大人物,同时也有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默默无闻的人,他们对社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些演员也是我们的英雄。”
团中央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部话剧是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共青团丰富文化艺术创作手段和途径,提升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让广大青少年在共享优秀文化产品的过程中接受核心价值熏陶和教育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