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外科医师万少华仍然记得第一次到魏洪福家里的情形,“没进门就闻到阵阵恶臭,老人躺在床上,瘦得皮包骨,两只脚大面积糜烂,都能看到脚上的蛆虫”。
今年86岁的魏洪福家在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坞口村。因为遭受侵华日军细菌战毒害,脚上的伤口已经溃烂了70年。“现在情况好多了。”万少华一边说,一边和护士占倩颖麻利地为老人清洗双腿、消毒、上药、包扎。为老人医治换药的工作,他们已经进行了6年。
魏洪福从小就和父亲到山外的平原上做长工,换一点粮食糊口。1944年6月,日寇第二次攻陷衢州。有一天,他和父亲正在耕作,远远看到两个背着枪、穿着奇怪且身上包得严实的日本兵走了过来。父子俩撒腿就逃,躲进了茂密的草丛。虽然逃过一劫,但一个月后,魏洪福的双脚就长出了几颗水泡,抓破后又流出脓水,随后大面积溃烂,恶臭难闻。魏洪福的三儿子魏根才说,因为父亲的烂脚常把被褥弄得很脏,气味又重,所以从小就不和他住一屋。
衢州地处浙西,位于闽浙赣皖四省交界处,号称“四省通衢”。这里,浙赣铁路穿城而过,城东的衢州机场是当时中国东南各省最大的军用机场,且是当时没有沦陷的、离日本本土最近的中国机场之一,也因此,衢州成为遭受侵华日军细菌战荼毒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衢州市防疫站原站长邱明轩在《罪证——侵华日军衢州细菌战史实》中记录了日军在衢州实施细菌战的罪行:“1940年10月4日,这个清晨太阳照样升起,但这个清晨是一场灾难的开始。一架日机飞临衢州城上空,旋转一周以后开始向下俯冲,到了200米至300米的低空后,即沿衢州城的西安门,向上营街、水亭街、柴家巷、罗汉井、县西街一带的居民区飞。来回往返两次后飞离衢州上空。”
当人们从防空洞里出来后,发现了这次空袭与平常不同。“原以为会有无数的炸弹下来,结果却看到院子里、天井中、屋顶的瓦片上,到处都是麦粒、破布、小纸包,上面还有很多很多的死跳蚤。整条街巷里到处都是”。这是日军在衢州实施的首次细菌战。此后,为夺取衢州机场等战略要地,日军发起浙赣战役,再次在包括衢州在内的浙赣沿线投放鼠疫、炭疽、霍乱等病菌。
1940年至1945年期间,侵华日军投放的病毒和细菌造成衢州持续8年的疾病爆发和大流行,累计发病30多万人,死难人数高达5万余人。
如今,70多年过去,战争的硝烟散尽,但战争留下的罪恶并未因此消弭。因为日军制造的病菌,患上腿部腐骨蚀肉、难以愈合的“烂脚”老人,仍受尽病痛折磨。
2009年,民政部门和卫生部门试点为柯城当地“烂脚病人”实行医疗救助,柯城区人民医院组建“万少华爱心救助团队”,包括万少华、郑新华、毛晓伟、戴云刚、余志斌、柴腾蛟、占倩颖、祝黎昕、韩继红、徐丽芳、徐宏景、叶圣忠12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医护人员。
万少华说,我是一个外科医生,常年与伤口脓血打交道,对烂脚的症状也不陌生,但第一次见到“烂脚病”时,第一反应还是:恶心!
华墅乡的朱土文老人是万少华接触的第一个“烂脚病”患者。起初,朱土文的右腿几乎全部溃烂。“仔细查看,发现烂肉中藏着一条条细小的蛆虫。”万少华说,老人疼得窝成一团,躺在满是血水的床上,房间内弥漫着臭味。“那种场景,没法用语言来形容”。
老人告诉万少华,自己7岁那年在村口放牛,忽然看到低空中盘旋着一架飞机,扔下来一包一包的稻谷、破布,“那时不懂事,不知道是啥,飞机飞走了,自己又在那地方放牛。”后来,朱土文发现,自己的右腿开始大面积腐烂流脓,村子里其他感染的人,有的没几天就去世了。
“这是日寇的恶行,也是留给中国医生的另一场‘抗战’。”万少华说。
本报衢州8月3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