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9月07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兵器“反候鸟”部队:

冬天到最冷地方 夏天到最热地方

实习生 程遥 本报记者 崔丽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9月07日   06 版)

    “我是一只候鸟,却飞着和别人相反的旅程”,一曲交口传唱的歌曲《候鸟》里,让兵器人动容落泪。他们形容自己是“反候鸟”,严冬酷暑,越是哪里条件恶劣就越往哪里去。

    “冬天到最冷的地方去,夏天到最热的地方去”“冰火两重天”,这是包括邹天刚在内的所有坦克兵器人关于野外试车的共同记忆。

    作为野战的主力,坦克不仅要能在地势起伏的地上行驶起来如履平地,更要能忍受极端的物理环境。三代改坦克研发的这些年,兵器人驾驶着坦克走遍中国天气条件恶劣的地方,“冬天到最冷的地方去,夏天到最热的地方去”,成了家常便饭。

    2008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刚刚睡着的邹天刚被急促的电话惊醒,毛明语气紧急地告诉他,正在包头试验的坦克变速器出了问题。二话没说,邹天刚叫起另外3个人,找了辆车,跑到试验室拉上变速器,连夜驱车从北京赶往包头。

    冬夜严寒,几个人在车后座蜷着身体,打起了瞌睡。凌晨,车开到大同,迷糊中,邹天刚听到驾驶汽车的同事带着浓重的困意嘀咕:“咳,这些车怎么都逆行啊?”邹天刚强撑开快粘住的眼皮,盯着灯光下的道路,突然间惊出一身汗来,大喊道:“是你在逆行啊!”这一声,吓跑了所有人的困意。

    匆匆赶到包头的试验地,工作却才刚刚开始。没时间休息,他们穿起工作服就往坦克旁跑去。零下30摄氏度的天气,刀子般的风,几分钟就会把人脸冻伤。不假思索,他们上手就直接拆起了变速箱。

    “在这种温度下,手套戴还是不戴,成了一个问题。”戴着手套操作不方便,而不戴,徒手碰部件,皮肉会生生粘在上面。顾不了那么多,必须伸手出来,“为了赶进度,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

    “24小时待命”之外,是“三班倒”的工作节奏。两件毛衣,一件羽绒服,一件军大衣,一双大棉鞋,一顶大军帽,这样的装备,在寒地里待一会儿,寒气就会打穿衣服,渗进皮骨。他们开始接力,一个人干一会儿,就跑进保障车里暖和一下,再跑出来接替下一个。 这样的寒区试验,每年都要持续一个多月。

    高原试验则是另外一种考验。坦克前往高原前,团队里每个人都要事先体检。有了高原反应,需要输液支撑。

    而住哪儿成了高原试车的大问题。住得离基地近,高海拔会让人头疼欲裂;到低海拔的地方住,往返试车地单程车就要3个小时。“半夜工作完回去,天还没亮又要出发,真正是披星戴月”。

    “再艰苦,我们也不抱怨,就是硬扛也要扛下来”,温和的邹天刚忍不住拔高了声音:“要比吃苦耐劳,我们兵器人,一点也不比别人差!”

99A主战坦克:兵器人一个时代的跨越
冬天到最冷地方 夏天到最热地方
兵器人不变的家国情怀
电视里阅兵比现场只差“一眨眼”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