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中韩关系亮点纷呈,6月中韩签订自贸协定,特别是朴槿惠总统出席北京“9·3”阅兵活动,标志着中韩关系进入历史上最好时期。在这种背景下,国外不少媒体就将热络的中韩关系同所谓“平淡的”中朝关系进行对比,甚至质疑中朝友好关系,如在9月7日举行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外媒记者询问朝鲜特使崔龙海出席北京阅兵期间是否与中方领导人会见,并问如果中国没有安排重要会见,是否表示中方对朝方不满。
提问的方式似乎不怀好意,有挑拨离间之嫌。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回应表示,崔龙海书记和朴槿惠总统都得到了中方热情友好的接待,中方致力于与朝韩两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洪磊还说:“至于你的猜想,并不属实。”提问者没有获得想要的东西。
美国、西方及日韩舆论和媒体好像每时每刻都在搜寻中朝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并且刻意放大,如果能够捕捉到中朝之间的分歧,他们就显得很有成就感和满足感,也就是说,他们心里似乎不愿意看到中朝友好,并想助推这些所谓的分歧,企图摧毁中朝传统友好的基石。
上述国外一些舆论和媒体的做法非常有害,其消极影响不可避免地会波及国内,导致一些错误观点的产生。如有人认为,中韩关系发展迅速,就意味着中朝关系在后退等。笔者认为,中朝关系与中韩关系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也不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关系,更不是“零和”竞争关系。
首先,中方同时与朝韩发展友好关系并不矛盾,也没有孰轻孰重之分。中韩是在世界冷战格局崩溃的背景下于1992年8月建立外交关系的,中韩经济高度融合的事实证明,发展中韩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顺应了历史潮流。在2008年中韩关系就定性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韩期间,两国最高领导人共同宣布了进一步丰富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内涵,使中韩成为实现共同发展的伙伴、致力地区和平的伙伴、携手振兴亚洲的伙伴、促进世界繁荣的伙伴的新目标。朴槿惠总统出席北京9·3阅兵活动就标志着中韩在战略合作层面得到进一步提升。
冷战结束以及中韩建交以来,中朝友好关系总体上并没有倒退,而是得到不同程度的巩固和提升。不能忽略的事实是,《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已经两次自动续约(有效期至2021年)。尽管中朝关系有起伏,有分歧,但中朝友好的法律基础仍在。朝鲜前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一生总共9次访华,从2000年至2011年他逝世前夕共8次访华。中朝领导人高密度地频繁互访,无疑显示出两国友好政治关系的良好基础。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执政以来,共5次接见到访的外国领导人或使节,其中3次接见中方的王家瑞、李建国和李源潮。据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8日向金正恩发出贺电,祝贺朝鲜建国67周年。贺电称,在新形势下,中方将与朝方共同促进中朝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巩固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为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可见,中韩关系与中朝关系各有特点,各有侧重,并行不悖。
其次,中国只有同时与朝韩发展友好关系,才能维护好半岛稳定。自近代海洋势力介入朝鲜半岛以来,打破了半岛的平衡,导致半岛和地区动荡不定,战争频仍。中韩建交以来,中国致力于同时发展与朝韩两国的友好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半岛南北不断扩大的失衡,同冷战时期相比,半岛局势总体上更加趋向稳定。8月,朝韩成功化解了由地雷引发的一场危机,朴槿惠称赞中国发挥了建设性作用。试想,如果以牺牲中朝关系为代价来发展中韩关系,在地缘政治上就会制造新的不平衡,导致半岛出现新危机,地区局势更加动荡,显然不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那些因一时一事之得失就判定朝鲜是中国的“战略负资产”或“放弃朝鲜”等观点,都是缺乏战略远见的表现。况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中韩关系是难以取代美韩同盟的。所以,稳定同朝鲜的关系与加强同韩国的关系同等重要。
第三,中国同时与朝韩发展友好关系,有助于地区经济合作。朝鲜位于东北亚的中心,实际上就是连通中俄与韩日的一座大陆桥,不仅具有特殊的地缘战略价值,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地缘经济价值。由于朝韩关系等因素,这座桥目前是不通的,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合作。只有在同时发展中朝关系与中韩关系的前提下,促使朝韩和解,才有可能打通这座大陆桥,并能给中俄朝韩日蒙东北亚6国的经贸交流带来巨大的商机。中国正在实施“一带一路”宏伟规划,东北三省已纳入该规划,非常有必要打通这座大陆桥,东北亚的物流与经济合作就进入新时代,有助于东北经济的振兴。据报道,备受瞩目的沈丹高铁于9月1日正式开通,沈阳至丹东最短运行时间由原来3小时34分缩短至1小时11分。此外,还有长春至珲春、大连至丹东共3条高铁与朝鲜相连,可对接东北基础设施网络,未来的潜力不可低估。
(作者为本栏目特约评论员、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客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