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09月3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朱胜萱:用诗意生活留住乡村每一扇窗

本报记者 陈璐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9月30日   04 版)

    昆山计家墩旧貌

    昆山计家墩新颜

    “记得把这扇窗,还有这老屋里的风扇留下。”上海伴城伴乡·城乡互动发展促进中心发起人朱胜萱在江苏省苏州市昆山锦溪古镇做调研时,一边用手轻轻抚摸村落的青墙,一边叮嘱助手要尽量保证古镇的原貌。

    未来,这里将变为稼圃集·锦溪计家墩新乡村生活示范区,这里不会成为下一个旅游景点周庄,而是要建成融合农垦、乡居、集镇的新乡村生态圈。作为先行试点,这里的建设理念将贯彻整个昆山乡村旅游升级。

    “偶然中的必然”,朱胜萱这样描述自己会选择参与的原因。他是中国的顶级设计师之一,曾担任2010上海世博会景观工程总设计师,按理说,他应该留在繁华的大都市里。

    这缘于在上海世博会景观工程中的一个小项目,把上海近郊的某一个乡村的蔬菜运到世博会里。当时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引发了朱胜萱的思考,如何让城里人回到乡村,解决城市和乡村的隔离问题。只是因为当时太忙碌了,梦想就此搁置。

    2009年至2010年,朱胜萱生了一场大病,在家休养了很久。这段时间他一直在思考:建筑师的存在,是否能改变世界?

    病愈之后,朱胜萱脱下了西装,换上了亚麻质的中式服装。他利用自己的能力和资本在浙江湖州莫干山完成了一个“乌托邦式的项目”。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由朱胜萱完全自己操手的清境原舍。清境原舍的所在地原本只有几座老房子,傍着开阔的野地,静静躺在群山中,凌乱而萧瑟。朱胜萱盖了一座完全和景色相容的房子,在室内没有用任何涂料、油漆,人工合成的材料,全是原生回收使用的木板、地板、家具,包括里面的器物都是用循环材料。改造之后,夜晚在那里可以拍到萤火虫,可以拍到星空。

    当时很多设计师问朱胜萱:到底我们要造一个什么样的房子?朱胜萱回答他:造个属于那里的房子。

    受到朱胜萱的感召,知名建筑师庄慎在山下庾村搭起竹棚、台湾设计师阿宏潜心设计着自行车主题餐厅、梅茂森的清境团队引入了喷香的窑烤面包,南京大学建筑系教授周凌携手清境团队已展开对村公所周边区域及60亩地的改造。

    一些五六个亿的项目或许实际操盘时间只有十几个月,而改造莫干山,朱胜萱花费了4年的时间。

    莫干山一下子引发了国内外的关注,一家只有十三间房的小民宿已经被选为今年全国最佳民宿,也拿到了最时尚的各种奖项。更重要的是,朱胜萱让当地的村民感悟到了这里真的很美,开始自发的改造和创造,并带来了高附加值的生活。

    随后,借助更大的资本力量,朱胜萱又操盘了无锡阳山的项目。这是他的新田园主义梦想,同时也是为了活化乡村力行。

    神奇的改变发生了,整个莫干山镇都发生了变化,农民觉得房子有价值了,农民也会自发地向设计师学习改造房子。在朱胜萱看来,很多农民其实都不太认识他们的房子,他们也喜欢美,但是没有人会和他们进行美学的交流。当把房子复苏出来时,让乡村原有的工艺和原始材料散发出本来的美,农民们也感受到追赶时尚的快乐。

    他还引入了一个蓝带的烤面包师傅,让人们能在乡村里面吃上最好的窑烤甜点。莫干山的庾村文化市集里举办了百年庾村的影像展、音乐节、市集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几乎每个月都有。他还在这里建了自行车主题餐厅和萱草书屋。

    成功的项目证明了朱胜萱的想法是正确的,并且有着切实的商业价值。他的初衷是改变中国乡村破败状况,那些在乡村里想做一些事情而不得法的人不理解,他为何愿把自己的精力奉献在此。

    朱胜萱带领他的团队又接下了江苏省昆山市的项目,这一次他要实现的不仅仅是传统的观光+旅游,而是要把这里变成乡村生活综合体。这一点得到了昆山市政府的共识,他对这个崭新的挑战有了信心。

    “城里人几辈子以前就是乡村人,为什么他们不能回到乡村来?”朱胜萱一直在思考。昆山市距离上海市的路程仅有45分钟,到苏州也只有半小时车程,更何况昆山是中国县域经济的领头羊,企业活力充沛,再加上如今互联网便捷,物流发达,现代人完全可以在这里工作。

    可是当他第一次到达昆山的乡村时,扑面而来的落败依然让他触目惊心。昆山的基础设施完善,但是再多的资金都改变不了这里没有人气的状况,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村子里只剩下一些老人。在昆山这样的城市尚且如此,那中国其他经济不发达、环境破坏严重的乡村呢?与此同时,一部分愿意回到乡村的人却找不到合适的地方。

    朱胜萱自问自答:“因为没有给城里人一条回乡的路。”

    他预测,中国又将迎来一轮返乡大潮,这一次大潮无关政治和经济,而是人们新的思想观和价值观的改变。中国的乡村要怎样接纳这批人?

    所以,在他的设计里,拥有着典型的江南水乡美景的昆山不仅会有酒店、餐厅,还会有培训学校、小铺子、民宿。他注重文创转型与升级,提升乡村休闲品质,将以营造农垦、乡居、集镇的乡村生态圈辐射周边文旅,并与其他景点形成差异化发展、贯穿式互动,打通水乡田园文旅一体化。

    朱胜萱选择的合作伙伴之一是具有“中国创业教育第一品牌”的KAB创业教育项目,中国需要创业者,乡村也需要创业者,创业者在经济转型中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也能给乡村带来活力。对于创业者来说,昆山拥有的“上海的区位、江苏的成本、昆山的效率”也很有吸引力。

    “乡伴”这条路,朱胜萱会一直坚定地走下去。

本报记者 陈璐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9月30日 04 版

在江南水乡昆山等待创业英雄
朱胜萱:用诗意生活留住乡村每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