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堂的灯光暗下来之后,小孩的哭闹声、熟人间的议论声,以及志愿者匆匆的脚步声都在一瞬间静止,所有的注意力都被舞台中央的光束吸引。
9月24日晚上,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海平在中国政法大学礼堂的舞台中央,宣布“2015年世界大学生魔术交流大会开幕”。一场国际魔术大师的魔幻秀拉开序幕。
此前,北京市昌平区已经举办3次类似的活动。魔术,已经在这个“京师之枕”生根发芽,就连昌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余俊生也禁不住感慨:“这几年昌平只要有文化演出活动,一定会有魔术表演。”
这也正是魔术的魅力。“我们变魔术,是在告诉大家,这个世界是很神奇的。”主持人香港著名魔术师毛镇凯引述一名魔术师说过的话。
世界竟然可以这样
在为期3天的魔术交流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魔术师,用创意带着观众进入了一个沸腾新世界:有人传统,有人现代;有的表演热情似火,有的风格沉静内敛。
美国魔术师杰森·毕晓普被誉为“全美最火爆的幻术师”。他将女搭档“装入”一个带有屏幕的箱子里。屏幕上的女孩不停换装,打开箱子,女搭档的衣服也随着屏幕而变。后来,杰森把自己套进袋子,锁在箱子里,在打开的一刹那,袋子里的人变成了女搭档。最后,两个人又在观众的注视下实现了高达3米的双人悬浮……
望着悬在空中的二人,台下惊喜声不断。一名小男孩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不再吵闹。母亲偷偷拍了一张孩子聚精会神的照片,“眼睛都不眨一下”。有时魔术师与观众互动,需要小孩子上台,小男孩立马向前伸出手。
直到谢幕,小男孩还不舍得走。母亲说,孩子第二天听到父亲起床的动静,一睁眼就跑去跟他兴奋地叙述昨晚的魔术大会,“没连着任何东西,人就飘起来啦!”惊奇仍然闪烁在小男孩的眼里。
孩童般的兴奋在大人身上也体现出来,往往只需几张扑克牌和硬币的激发。在3天的魔术大会上,好奇的大学生、兴致勃勃的魔术爱好者、手法娴熟的专业魔术师,各色人等陆续亮相。人们挤在道具展的摊位前,围在魔术培训的桌子前,观看一个充满魔力的新世界。
在北京市昌平区中心位置的这所大学校园里,正上演着再普通不过的大学生活:军训的新生顶着黢黑的皮肤刚刚回来,学长学姐忙着布置社团招新的摊位,年轻的情侣经历短暂分别后的重逢,一切和青春有关的词汇,全写在脸上。年轻的面孔在魔术大会的条幅前驻足,青春的好奇心混合着魔术的魅力在校园的上空蒸腾。
毛镇凯已经离开校园多年,一进校门,熟悉的感觉全都回来了。“我感到他们很幸福,他们有方向。”他说。
6岁那年,这名魔术师第一次接触魔术。那一年,大卫·科波菲尔到他的家乡香港表演,这位曾在1983年“变走”自由女神像的魔术大师让一个小男孩感慨:“世界竟然可以这样!”渐渐地,他从“几个小屁孩闹着玩,不知道目标”,到现在“给大家看到了一条路”。
正因为如此,这名青年魔术师,出现在中国青年魔术师俱乐部成立大会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勉励那些进入魔术世界的年轻人。这名香港魔术师,曾在众目睽睽之下,“变走”了太姥山夫妻峰,也曾在众人瞩目之下,穿越了钱塘江。
在这个大会上,热爱黑色、发型夸张的青年魔术师聚在一起,人群中偶尔爆笑,偶尔嘘声。这些年轻人研究原版的国外教材,反复观看大师的DVD,走到哪里都随身带着表演魔术的道具,随时准备让身边的人感觉,魔力就在周围。
一个挑染着紫灰色头发的魔术师正在尝试催眠身边的人,他语调低沉,看上去训练有素,试图控制对方的知觉。他轻轻拿起围观者的手,几番指令过后,让对方感觉手臂麻木。
毛镇凯混在他们其中,笑嘻嘻地看年轻魔术师“各显神通”,他扑克不离手,偶尔比划两下,总能在人群中引起一片欢呼声。
我们变魔术,是在告诉人们,这个世界是很神奇的
当毛镇凯再次站在世界大学生魔术交流大会的舞台上时,微胖的他更多时候扮演“谐星”角色,这位喜欢研究周星驰怎么表演的人总是给台下带来欢乐。
“魔术要给人愉悦感,带动你的情绪。”国际魔术联盟主席埃瑞克·艾斯文说。这位魔术界的泰斗级人物反复强调,乐趣是魔术最深刻的应有之义。
这种乐趣来源于观者的惊喜,也体现在日臻成熟的表演者对于魔术的感悟上——这是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不是只有翻飞的纸牌与喷洒的彩带才叫魔术。这位曾经站在国际大赛领奖台上的魔术师说,鸟会飞,鱼会游,生命本身就是魔术,生活处处存在惊奇。
毛镇凯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多年以前,一个著名的魔术师来到爱斯基摩人的部落,表演了花样迭出的魔术,没想到引发普通观众尖叫的表演在这里得不到任何反应。最后,族长淡定地说:“没有什么神奇的啊,每天太阳在天上,鸟会飞啊,金鱼会游泳,天天看见,没什么神奇的啊。”
从此,这位魔术师停下来,不再表演魔术。他开始思考,自己到底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变魔术。最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们变魔术,是在告诉人们,这个世界是很神奇的。
这也是毛镇凯思考的问题。他说生命进化的过程本身就是魔术。这么多物种里面,只有人类有智慧,我们会创造。狗很聪明,但它不会造车,猩猩很聪明,但它不会建房。一草一木的存在,皆有自然的魔力。魔术表演本身就结合了物理学、化学、数学、心理学甚至哲学,懂得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平面美术的魔术师,将一个个道具聚在一起,能让它们发生很强烈的化学反应。
“魔术本身就是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名魔术师说。
这名魔术师表示,魔术师是探索新奇世界的人,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目之所及都能成为展示魔术的道具。他们常常会想到一个令人兴奋的演出效果,再去头脑风暴探究如何实现它。
这样的思维不仅适用于舞台,也能施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魔术与商业结合,就会让商业充满想象力。比如新车的出场,大魔术师挥袖一变,观众期待的新车可能就显现眼前;一瓶普通的矿泉水,轻轻一晃,可能就会变出果汁……
“玩”了二十多年的魔术,毛镇凯仍能记得他在世界魔术大会上见过的一个老头,那人有90多岁,却活得像个小孩,“看完他表演之后感觉自己像没学过魔术一样。”老头的每一个动作都不是简单的随意而为,他们叫他“老神仙”,他带给人欢乐、调动人的情绪,并且深知我们本来就生活在一个魔术世界。
魔术是世界通用的语言
毛镇凯已经是第三次来到昌平。一踏进这里,他就感慨:“好像进入了魔术的世界。”
这个位于北京西北部的城市发展新区有190万常住人口,被称为“股肱重地”、“京师之枕”。魔术大会的宣传条幅出现在大街小巷,魔术正在改变这里的生态。
2006年,北京提出要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北京市重点发展产业。各个区县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寻找一席之地:朝阳区将眼光瞄准传媒,依托中国传媒大学所在的定福庄,建起传媒大道;海淀区成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集散地;石景山瞅准了动漫行业;怀柔投身影视;通州打造艺术园区……
昌平则将目光盯住了魔术。关于首届中国北京国际魔术大会的名称曾有个鲜为人知的故事——直到大会开始前3天,名称里的“国际”二字才被加进去。大会的名称经历了昌平——北京——国际的几次变革,规格逐步升高,当地政府的信心也在逐渐增强。“通过一次国际魔术大会,我们基本联系上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机构和大师资源。”昌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余俊生说。
2012年,首届中国北京国际魔术大会在昌平举办。舞台上和民间的魔术之旅同时开启。
胡金玲是科班出身的杂技演员,曾在中国杂技团经过七年的基础功培养,2011年荣获中国魔术最高奖——“金菊奖”。就在那一年底,金玲魔术工作室落户昌平。
从2012年3月起,金玲魔术工作室陆续在昌平区的8所重点小学内开设了“金铃魔术兴趣班”,培养了几千名“小魔术师”;并开展“魔术进校园”魔术专场演出,开办“魔术之旅”主题活动。9月初,在“环球魔术之旅”中,胡金铃带着昌平二中的4名老师和20名学生到美国著名“魔术教父”戴尔·沙尔瓦克的魔术城堡参观学习,在魔术城堡举行毕业仪式。
每一年魔术大会结束后,去过现场的小朋友都会跟幼儿园里的小伙伴分享魔术大会的体验。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开始对魔术感到好奇。去年,魔术的兴趣班正式成立,每周有两个下午的时间教孩子们新奇的玩意儿。
沙尔瓦克这几天也来到了魔术大会的现场,他说魔术引发了我们对于世界的好奇心。魔术带给人的精神愉悦和视觉享受是很多艺术形式不具备的。“玩魔术的人可能是小众,但看魔术的是大众,男女老少,国内国外,大家都爱看,魔术是世界通用的语言。”余俊生说,他曾为一个简单的断指魔术花了100元,但仍然乐此不疲。
本报记者 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