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的杰出贡献之一,就是把天憎人怨的“光棍节”变成了“购物节”。对一个贫穷的文艺女青年来说,购物车就像一本日记,记录着数年来的闲情偶寄——有钱买和必须买的东西才不会留在购物车里;反之,这些往事就历历在目了。
拍立得。尽管这个相机没有光圈、快门,看上去更像一个萌萌的玩具,尽管手机已经有了强大的自拍和美图功能,但是,拍完直接能把照片拿到手里的感觉还是妙不可言,不禁让人心生向往。拍立得相机的价格并不高,但一张相纸全网最低价5元,也就是咔嚓一下,5元,多咔嚓几下就是一顿饭,心疼。
藤编吊椅。这种经常出现在偶像剧和小清新景区的装置,往往自带故事情节。想象自己面朝大海,坐着吊椅晃荡,背后春暖花开,真是无限美好。然而,吊椅本身也许1000元以内就能搞定,可如此庞大物体,又不在江浙沪包邮区,运费高达半个吊椅的价格,心疼。更何况,北漂族都是租房客,有它没床,有床没它。
汉服。作为选修过《中国古代礼仪文化》课程的姑娘,自从当年听穿着中式立领上衣的老先生讲了一节课汉服背后的文化内涵之后,我就对这种看上去很仙的衣服产生了无限向往。不过,我对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区别心知肚明,不会轻易被几张照片迷惑。对着镜子看了半晌,终是放弃了——这衣服要求人长着一张古典脸。
购物车里类似的物件还有很多,比如,为了仰望星空,搜过天文望远镜;为了体验古人的衣香鬓影,搜过仿法门寺出土的香薰球;为了重温童年,搜过可以爬楼梯的上下铺……总体来说,不买无外乎三种原因:没钱,没地儿,没脸。所以,这些东西,都静静地躺在购物车里,看着它价涨价落,上新了又下架了,我自岿然不动。
在购物网站的页面一般有“立即购买”和“放进购物车”两个选项,前者果断,后者犹疑,孰优孰劣却很难讲,毕竟一见钟情和相看两不厌之间的距离需要时间来证明。暂时放进购物车,给了自己一个冷静的机会,尽管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但钱包不会。
把东西小心翼翼地加进购物车,就好像把它们搬进了自家的储藏室,内心的冲动已然平息了一半。买不买,其实没那么重要。就像拆快递,拆这个行为本身的快乐,有时候要大于拆出来的东西。
隔一段时间,会翻看攒了十几页的购物车,心中百感交集。发现东西下架,就给了自己一个理由——喏,不是我不想买,只是东西没了。再看某件衣服,已不复初见时的惊艳,感叹原来人生若只如初见,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隔一段时间,还会上演另一种戏码。比如,在某个发了稿费的早晨,同时面对着银行卡、购物车、体重秤,就瞬间起了自我救赎的心理。决意艰苦奋斗,不再沉迷小文艺的物欲,于是把购物车里的零碎一清而空。别了,我的拍立得,别了,我的藤编吊椅,别了,我的汉服……
然而,不用等太久,类似调调的东西又会回来,所谓本性难移、穷且益坚。购物车里记录着我的成长历程,一直很文艺,只不过也渐渐出现了不锈钢蒸锅、超洁净拖把、多功能豆浆机等新的物种。这些无关风月的物件和文艺的东西也许将会长期和平共存,至于是待在购物车里,还是搬进家门,那就是后话了。
斌斌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