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诚信”二字已从刷在墙上的口号内化为市民日常生活、企业经营方式以及政府部门服务理念的每一处细节:穿梭于大街小巷的每辆出租车悬挂着一星到四星的顶灯,据此信用评级,乘客可自由选择;在讲诚信的中小企业负责人那里,自身信用记录堪比“真金白银”,可凭此顺利贷款;闯红灯、欠物业费不再是小事,甚至可能影响到招工招考等多方面……
从2012年起,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把诚信建设作为立市之本、兴市之魂,以诚信建设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历时3年,荣成市展开了一场以制度保障为关键的诚信实践探索:以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为导向,探索建设社会征信管理体系,将诚信建设从道德引导层面提升到制度保障层面,以刚性的制度约束规范社会行为。
如今,荣成市已对全市582047名18周岁以上居民、21202家个体工商户、7637家企业、617家农村合作社、107家社会团体、153家民办非企业和82家中介机构,全部建立信用信息档案。从普通群众到机关干部、从企事业单位到社会团体,这里的每个社会成员都有了自己的信用名片。
“荣成市将企业、个人、政府机关和村居组织全部作为征信对象,首开全国县级市先河。”荣成市社会管理服务研判中心主任黄春晖介绍。2012年至今,荣成市出台地方性征信管理规范性文件近20件,各部门各行业出台重点领域征信管理制度120多个,形成“市、区镇、部门、行业”贯通融合、相互衔接的征信管理框架和标准体系。
在信用评价上,实行千分制考核和分级管理。根据征信对象的社会行为危害程度,设定了150多项扣分细则;根据所获荣誉级别,设定20项加分项目。对征集的信用信息,严格按照赋分标准,划分为A+、A、B、C、D5个等级,即诚信模范、诚信、较诚信、诚信警示、不诚信,其中诚信警示级别将被列入诚信黄名单,不诚信级别被列入诚信黑名单。
在黄春晖看来,信用等级评价的设立初衷是让失信者寸步难行。他介绍,其中,交通违规扣分共40分,每次扣5分的话8次扣完。据统计,违规8次的人仅占违规者的5‰,“制度设计其实是保护绝大多数人利益”。
另一些数据有力支持了上述论断:截至目前,全市列入黑名单的个人和企业仅384个,信用等级在B级以下的仅2527个,相比于60万已建立信用档案的社会成员而言,微乎其微。
为了解决信息不畅问题,荣成市140多个部门打破系统壁垒,开设部门访问权限,通过专用网络与市级征信平台实现互通互联、信息共享,每月定期采集、更新企业和居民的日常信用信息,大到违法违纪案件、纳税和还贷记录,小到闯红灯、欠缴物业费,所有与信用有关的经济社会活动信息,全部记录在档,做到每个部门的信用数据,都能及时准确地上传到市级征信平台,一处失信、多方制约。
“管民”的同时,这一信用建设体系同样“管官”。政府机关带头使用信用产品,凡是出台的政策性文件,全部标明适用的诚信等级;凡是财政资金扶持、申报项目、土地出让、工程招标、政府采购、招考工作人员等,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诚信度高的企业和个人;凡是党政机关职务晋升、职称评定、评先选优等,都要审查个人信用等级,作为重要参考标准。
2014年,荣成市农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就有23人因信用等级达不到A级,被取消其提名党组织成员候选人资格。2015年,党政机关4人因信用等级不够被取消评先选优资格。
截至目前,荣成市已为社会法人和自然人开具信用报告9825份,向党政机关提供信用查询4.8万余人次,部门共享信用信息70.3万条;依托“信用荣成网”、微信公众平台、公众查询机等发布窗口,公开信息7.9万多条,社会查询量达65.3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