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修通山路延展大山外的希望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1月17日   05 版)

    中国石油援建醒民镇在建的公路

    十月,贵州习水县几乎下了一整月的雨。醒民镇未完工的水泥路,也几乎停工一个月。

    刚到这条路的路口,车就爬不动了。尚未整修完的路面比车身宽不了多少,土路上到处都是石块,越野车也难以越过。

    自从这条路开工以来,刘华江每到醒民镇,都要过来看看进度。他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遵义分公司的党委书记,也在习水县挂职副县长。到习水县挂职3年,他眼看着醒民镇的3条公路在中国石油的帮助下硬化通车。

    刘华江用手掌比了比水泥路基的高度,又催问施工方什么时候才能完工。修路点距离民居很远,没有水来拌水泥,只能从山上引水下来。淡绿的塑料管从山上蜿蜒爬下,将清水吐入搅拌罐,和水泥粉融为一体,铺在已经轧硬的土路上。

    这条“毛路”一侧的山坡上,还有两条细窄的水泥路,它们在路基上戛然而止,如同细弱的支流翘首等待汇入大河。醒民镇党委书记江远告诉刘华江,它们是直接通到村民家门口的“小康路”,村民们一听说大路要整修,都积极地出工铺好小路。等这条“毛路”变成平坦的水泥路,村民们以后出门、回家就不用再忍受颠簸之苦了。

    一个放学的小女孩在这条土路上小心地走着,尽管路面上到处都是碎石,她已经觉得比过去好走多了。

    如果修好了,这条3.7公里长的路将连接起两个村子,为两千多人铺平进城、上学的路。一个村主任说,他到镇上开会,这不到4公里的路,骑摩托车要走一个小时,路修好后,只要十几分钟就足够。

    在醒民镇赤水河上的山路边,杨秀英(化名)的房子是十年前盖的。她还记得,当时要建这座房子,砖块都是由她和丈夫两个人一步步从山下背上来的。走一趟山路,背二三十块砖,花一个多小时。而建这栋房子,需要至少两万块砖,这意味着往返两千次才能凑够盖房的砖。除了砖之外,还有水泥、木材……

    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每天面对车水马龙、四通八达的大马路,习以为常。但在山里,路就是搅动村庄活力的魔棒。有路,才有人气。

    对居住在深山里的居民来说,有路,才有繁荣的希望。

    中国石油销售公司专业干部赵越到石门村挂职任第一书记,他负责的村组都在大山深处。在山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出去打工了,留在山里的,有许多是患病或身体有残疾的人。石门村还有一个村组至今尚未通路。有一次,赵越到一户人家“家访”。男主人是一个手有残疾的精壮汉子,养了几头羊赖以谋生。这家人要出山,只有一条由人走出来的小路,每逢下雨,就变成一条“水泥路”,一踩上去,脚就会被泥巴黏住。说起出山之难,这个大男人竟当着他的面痛哭失声:“只要能修条路,让我能把羊卖出去就行。” 

    买家在山外,钱在山外,一切与现代相关的东西都在大山外……

    学生上学、农民赶集、物资运进运出、发展乡村旅游……全都离不开一个基本条件——路。

    沿龙马公路驶过,刘华江欣慰地看到路两边建起了十几所新楼房。这是从山上迁下来的住户,年轻人在外面打工赚了钱、回到家乡,不想再蜗居深山,就在路边盖起了新房。“房子盖在路边,开个店就能支撑生活,也不需要东奔西跑。”这条路是中石油2012年援建完工的,它在当地还有个名字——“石油路”。

    这是中国石油在醒民镇修的第一条路,此后,每年都有修路的工程。修路,还有个可能令大山外的人意想不到的作用——“改善通行条件,有效稳定教师队伍”。

    打通进城的路,就像疏通了阻塞已久的血管,让山村与城市发展的脉搏,渐渐同步,一起跳跃。

    本版撰文:黎娅君

让高大上的扶贫“潮”起来
修通山路延展大山外的希望
为了那一双双低垂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