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为了那一双双低垂的眼睛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1月17日   05 版)

    赵越、刘华江在贵州习水县石门村小学

    与孩子们和村民们交流时,赵越很注意尽量避免用“留守儿童”、“贫困户”这样标签化的词语。

    刚开始与孩子们交流时,他曾脱口问一个小男孩:“你是留守儿童?”话刚出口,赵越觉得不妥,就换了种说法:“你父母不在身边吗?”

    这个胖胖的小男孩眼睛低垂,沉默地点了点头。

    “你不喜欢被人叫做留守儿童?”

    小男孩又点了点头。

    这次简短的对话刺痛了赵越的心。

    赵越是中国石油销售分公司专业干部,今年8月来到贵州省习水县石门村挂职第一书记。就任村官三个月以来,他越来越感到过去对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认知太少了。

    石门村小学食堂的门口、墙上都挂着“留守儿童之家”的字样,赵越不希望用这种叫法,这可能给孩子们原本脆弱的心灵带来无心的伤害。“这么小的孩子,其实心里都很敏感。”

    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考虑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更开朗、快乐地生活。

    每天清早上学前,村委会前面的小广场上都有一群孩子在健身器材上玩耍。赵越来得早,见到孩子们就过去跟他们聊天。

    一开始,孩子们都不理他。

    “不管问啥都不说话,”赵越挺无奈,“孩子们就是只点头或者摇头。”

    他想了个办法,买了些糖用来跟孩子们套近乎。时间长了,他慢慢跟孩子们混熟了,“什么都聊,他们对啥感兴趣就聊啥”。不过,他还是会注意避免直接问这些孩子们父母外出打工的情况。临别时,有的孩子还想吃糖,会委婉地问他:“你什么时候还来这儿?”

    通过跟孩子们聊天,赵越发现,由于父母都在外打工,其实很多“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并不差,孩子们缺少的是关心。

    赵越能做的,就是尽量多地跟孩子们聊天。在孩子们上学前、放学后,都能聊一会儿;学校操场上,村委会小广场上,都是他跟孩子们聊天的地方。

    不过,再多的关心、问候,都替代不了父母的位置。赵越想办法让父母们离自己的孩子更近一点。

    在石门村小学里,有108个“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都不在身边,大部分孩子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在这群孩子中,赵越注意到了一对特别的小姐妹——姐姐读六年级,妹妹读一年级,她们没有家长照看,只能自己照顾自己,偶尔去县城找读职高的大姐拿点生活费。读六年级的小姐姐俨然已是一位小家长了。

    姐妹俩中,姐姐更活泼,但妹妹常常低着眼睛,不敢看生人。

    赵越觉得该为她们做点儿什么。他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交到学校,给这对小姐妹保管,让她们能更多地跟父母视频交流。他又觉得,仅有的一台电脑,不可能满足所有孩子与外出打工的父母交流的需要。

    今年“十一”放假前,赵越请假回了一趟中国石油总部,和领导讲述了自己的想法,他想:“申请50台电脑,为村小的孩子们建个电脑室,电脑室建好之后,孩子们可以上上电脑兴趣班,还可以跟爸爸妈妈视频聊天。”赵越这样期待。

    他原本只想去申请试试,毕竟这么电脑,在管理严格的中石油总部可是件不小的事情,没想到,申请很快就批复下来了,“感觉真是领导给力,一路绿灯”。

    在习水县,赵越被评为对口扶持工作的先进个人,在题为《为了那双低垂的眼睛》的报告结尾,他写道:“我想让小胖(本文开头的小男孩——注)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长,让小胖的眼睛不再低垂,让小胖能主动并大声地告诉我他的名字。”

    熟悉之后,“小胖”把心里话偷偷告诉赵越:“我学习不好,并不是我不想认真读书,只想着以后早点出去打工,就可以和爸妈团聚了。”这让赵越心痛,也更觉得要为孩子尽可能多地做些什么。

    11月5日,赵越申请的50台电脑已经送到习水县,电脑室已经成了学校最热门的地方。他又开始考虑为孩子们建个阅读室了。

    本版撰文:黎娅君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11月17日 05 版

让高大上的扶贫“潮”起来
修通山路延展大山外的希望
为了那一双双低垂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