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纸黑字靠不住,这是老宋最新的人生经验。
148张白条陈述着这个惨痛的教训,每一张上面都清楚地写着菜名、金额、签字。这是老宋在陕西华县开餐馆的30多年来,与杏林镇政府关系亲密的铁证。他的餐馆曾是镇政府的定点接待饭店,镇政府工作人员觥筹交错后,给他留下了一张张白条。
如今,白纸上的黑字没有褪色,曾经付款的承诺却已变得苍白无力。老宋一次次去找镇政府要账,发黄的白条,拿了又放,放了又拿,却没要到几个子儿。
老宋的遭遇让人唏嘘。有人谴责镇政府在消费公信力;也有人喊着,杏林镇应该好好按照现在的“反四风”规定自查自纠。这些都在理,不过我倒觉得,老宋不妨自己先想想,若干年前,当第一拨镇政府官员踏进饭店大门的时候,自己是不是也在偷着乐呢?
且不必揣测,为了成为定点饭店,老宋是否花了心思,至少“定点饭店”的名头,很难由政府单方面决定。在变幻万千的市场中,不少人认为有财政提供保障的政府作为靠山,是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就像河南邓州,一个同样被政府白条压垮的饭店老板,在自己的饭店被定为街道办事处定点接待饭店时,心中喜悦之情难掩——“以为能够旱涝保收”。
后来,喜悦变成悲愤,86.2万元的欠款戳破了当年繁荣的泡沫。
这样看来,老宋等人的经历,与其说是对那些公款吃喝者的谴责,倒不如说是对每一个市场经济中个体的警示:进入真实的市场前,请先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依靠。
相比于其他经济参与者,政府有相对稳定可靠的财政作为支撑。但一个不言自明的道理是,这些公共财政只应被政府用来打造公共产品、提供公共服务。除此之外,任何企图把靠山搭建在财政之上的想法,都只能是海市蜃楼。
这些虚幻的靠山,并不止老宋店里的那些从15元的饺子到400元的酒席。11月3日,黄山六百里猴魁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中发布公开转让说明书。有细心者发现,2015年1月到7月,这个茶叶企业的五大客户中,排名第一的是黄山市国税局,营业收入61.99万元,差不多相当于其后4名大客户的两倍。
虽然,黄山市国税局连忙声明,“数据严重失实”,茶叶公司的负责人也称经过这些券商、外部会计师事务所审核过的数据“产生了误差”,但是每斤价格高达上万元的猴魁,背后还是能够看到处于失控状态的公款消费的身影。
比如2013年,该公司的第一大客户是安徽省委省政府接待办公室,买了148.53万元太平猴魁茶叶。很难想象,一旦这种畸形消费在“反四风”的背景下刹住了车,备受追捧的猴魁会不会像曾经的刀鱼和龙井茶一样,高台跳水,激起水花阵阵。
企业并非不了解这样的风险,否则猴魁茶叶公司不会在转让说明书中公开提示,“受高端茶消费的外部政策环境等影响,未来短期内公司销售规模和业绩可能下滑的风险”“政府补助不能持续风险”。只是在当前的市场游戏中,若是身为裁判的政府主动下场帮助参赛者,参赛者是否有足够的勇气说出“不”?
比如那个倒霉的老宋?如果他不同意成为定点饭店,或者拒不接受那些建构在白条之上的空头承诺,伴随着各种明规则潜规则的厄运会不会更早就把饭店拖垮?
而更多的时候,这种依靠与被依靠的关系牢不可破。企业希望能够依靠政府在市场的寒流到来时取暖,政府也乐得培植一两家上市大公司为自己添光。于是,有人发现从10月到现在,已经有96家上市公司获得政府补贴,甚至有公司“利润总额主要依赖于政府补助”。
接受补贴的企业自然享受着“旱涝保收”的优越环境,可是本应成为整个市场坚强后盾的政府开始为某些企业站台,最后,若是市场开始晃动,摇摇欲坠的将不止一个企业。
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需要知道的,这种依靠财政支撑的虚幻靠山终究不会长久,那些用公共财政画出来的靠山也极有可能变成一张张压垮人的白条。在市场的潮起潮落中,当五颜六色的承诺露出苍白的本质,最先受到伤害的,还是那些没有学会适应市场的经济体。
比如老宋,如果不是这些白条,他现在说不定已是县上的富足人家。正是这不怎么成功的餐饮生意和近7万元的欠款,让他一家只能把自己的生活安插在高速路旁的一间板房里。
那些曾经发生在饭店里的觥筹交错,镇上的历任领导都承认,无奈这些账务“属于镇政府的历史遗留问题,还需向上级汇报”。
现在,雄心壮志的小宋已经变成两鬓斑白的老宋,他都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力气再去要账。
陈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