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头漂亮的卷发塞进卫生帽里,28岁的周欣穿上工作服立刻像个馒头“老专家”,“这个是面发酵时间长了”“这个蒸的火候欠点”……眼前一排新研发出的新品造型馒头,她看上一眼就能“诊断”出毛病。
5年前,她放弃了在广播电台当主播的机会,打造起自己的馒头王国——从有机蔬菜中提取精华制成健康又漂亮的创意馒头,不到3年,年销售额就超千万元。她预计,未来两年,新建的工厂年产值将过亿。
“我觉得这个方向是对的,就从没想过会输,反正年轻嘛!”说起当初辞职创业,眼前这个身材高挑、皮肤白皙的女孩儿,眼神里透出超出同龄人的坚定和成熟。
“周老板”大学毕业办馒头公司
高中就开始住校生活的周欣,一直是父母眼里“主意挺正”的孩子:自己选的寄宿高中,自己选的天津师范大学播音专业,又自己放弃稳定的工作机会去创业。
“当初我爸为这差点跟我动菜刀。”周欣撇了撇嘴。父亲当时并不知道,上大学时,女儿就是同学们口中的“周老板”了。
当别的大学同学还是每天两点一线地往返于教室和宿舍时,“周老板”已经开了4家属于自己的饰品连锁店,遍及天津几所高校。
为什么叫连锁店呢?“当初我就有打造自己品牌的想法,从南方进货来的所有饰品,都贴上我自己设计的品牌标签,4家店都是我自己统一做的宣传海报。”她笑着说,刨去租金和雇人的钱,上大学时她一个月就能挣两三万元。
大学学费、生活费,“周老板”全都是自己赚来的,不仅如此,她还攒下不少钱。
快毕业那年,学播音的周欣顺理成章地到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广播实习。其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结识了一家农副产品公司经理。通过这个经理她了解到,有机蔬菜在销售环节一直有个瓶颈:因其保鲜条件要求高、价格偏贵,容易造成囤积浪费。周欣是个有心人,她的脑子飞快地转起来,如果把这些销售不完的有机蔬菜榨成汁,用蔬菜汁加工各种颜色的创意馒头,营养又好看,还减少了浪费。
那段时间,她一有空就到各大超市的面点柜台前跟大妈们聊天,了解市场需求;去天津科技大学向专家请教,了解有机蔬菜制作蒸食的营养知识和技术要求。
“当时市场上还没有南瓜馒头、西红柿馒头之类的创意蒸食,我把想法一说,大家都觉得很新鲜。”周欣做完市场调研后,觉得这个创意挺新,能干!
用大学时当老板挣的一些积蓄,她又说服一个朋友把买房用的100万元借给她。2009年年底,她注册了自己的公司——新可绿食品有限公司,成了“卖馒头的周老板”。
“女汉子”亲手研制独家秘方
创业除了勇气,还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周欣笑着说:“我是男孩子性格,就是传说中的女汉子。”
最初的一段时间,她真的是“一个人在战斗”。起初她什么资源都没有,就找了几家传统面点制作工厂“外包”生产,自己一边盯着研制新配方,一边到处找寻销售渠道。
批量的面食做好后,必须放在冷库里才能保鲜,“那大半年,我天天都得在冷库里待很长时间,一盒一盒的成品,全是我一个人自己搬!”周欣说,“只要是人能吃的苦,我都不怕,没什么。”
找对了团购这条销售渠道,周欣的创意馒头一亮相就火了。第一年周欣亲自参与设计的五谷蒸食和蔬菜蒸食等8个产品正式投产上市;2010年春节销售额就逾100万元;到2011年时达到400万元,2012年年末,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年均涨幅超200%。
但周欣并不满足,2013年全国整个团购行业都大幅下滑的时候,她咬了咬牙,押上自己的全部身家又贷了款,投资近1000万元又建了新厂。“很多人都问我是不是脑子进水了!”周欣却坚持,必须要让产业升级,她的目标是要建设一座具有规模化、标准化与品牌化的“新可绿面食与烘焙食品生产中心”,打造成集各类面食生产、仓储、配送于一体的综合面食服务中心。
如今,周欣不再是一个人,她身边已经集结了一批跟她年龄相仿的年轻团队。可她更忙了,每天早出晚归,一边坚守在生产一线“死盯”产品质量;一边想尽办法拓宽销售渠道。
“这些创意馒头的小馅儿一直都是我亲自来调,我调馅料可是一绝!”周欣始终坚信,产品质量才是生存的根本,她曾亲自远赴日本向民间知名的面点大师求学,结合中国人的传统口味,研发出独一无二的馅料秘方,“要的就是让人吃了就忘不了”。
要将绿色事业传承下去
肥肥的蓝胖子、粉嫩的Hello Kitty、呆萌的大白……如今周欣打造的“正味蒸食”在网上吸引了不少年轻“吃货”的喜爱。
2013年,团购市场受到重创,周欣 “赔了几百万”。这也让她下定决心调整营销模式,一边稳步推进下游常态自有网点建设,一边积极与各大电商平台合作,将线上销售和实体销售相结合,线上、线下双向发展。
“线上的目标客户是20~35岁的吃货,因此产品必须符合现代销售的理念。”周欣组建了一支研发团队,要求每15天必须有产品迭代更新。她说,这在传统面点行业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因为“所有模具都要重新做”。
坚持产品创新,让周欣的“创意馒头”打出了品牌知名度,现在每天线上销售就有1000多单,每天销售额4万~5万元,占到全部营业额的80%左右。
目前,她正计划在新工厂里建一个“美食工坊”作为高校众创空间,既作为企业研发的产学研基地,又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就业的机会。她说,现在大学生创业挺难的,“没有平台、没有资金、没有场地”,这些都是她自己当初创业遇到的难题。
“我是个挺幸运的人,一路走来很多人帮了我,我不能辜负大家。”周欣始终记得,当初自己借钱注册公司时,一没钱、二没经验。先是天津市妇联,给她免费提供了公司注册的场地。随后,为了建专卖店让“新可绿”品牌获得更多认可,她又找到了团天津市委,获得了天津市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给她的6万元无息贷款。
现在她要把自己企业的生存发展,与帮助大学生创业就业结合在一起,“我给大学生提供场地和资金,让他们可以借助我这个品牌迈出自己创业的第一步。”她不止一次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们:“趁着年轻,为什么不去试一试?”
本报记者 胡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