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2月0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对照记

妈妈说:一只鞋,一个难以改变的习惯

张丽珊 (心航路教育网总督导,心理学家)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2月08日   11 版)
孩子许多怪异的难以改善的行为习惯背后,往往是因为成长中的某段经历或是某种缺失,而有些经历恰恰与父母的陪伴有关。

    “恋旧”是郭子轩的重要特点,无论是物品、小动物还是人,他都会尽自己最大所能地保护,珍惜。他父亲养鸡的初衷是吃“放心鸡”,结果酷爱喝汤的郭子轩得知汤里是自家养的“淘气包”时,他用看恐怖片的目光看我,“你们太残忍了!”弄得我和他父亲都觉得自己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把所有的鸡送给了亲朋好友。

    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郭子轩对物品,尤其是我认为完全没有意义的物品的“恋旧”让我难以忍受。小学时代的玩具、纸片现在还在他的抽屉里,尽管杂乱无章,但如果我替他“处理”了,他肯定能发现,“我的东西,你凭什么说扔就扔?”在捍卫自己物品时,他的情绪会很强烈,甚至不讲道理。后来我发现他的“恋旧”来自那只小小的旅游鞋。

    郭子轩从小就好动,鞋子穿得特别费,所以我不舍得给他买太好的鞋。云南之行是他第一次比较长途的旅行,我特意给他买了一双漂亮的鞋子。他可喜欢那双鞋了,晚上脱掉,还会拿小手摸一摸。当时他在河边踢石子,我其实没有想过他会把鞋踢丢,而是担心把鞋弄脏了,弄湿了,不好看了。而他把鞋直接踢掉,被湍急的河水冲走,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与其说我生气不如说是紧张,如果站不稳,人掉入水中怎么办?我不太习惯当众训斥孩子,就把另一只鞋扔到了河水里。那只幸存的鞋让我内心产生某种恐惧感,我肯定不愿意继续拿着它,同时我也想用这种办法让他长记性:以后要听大人的话!

    那次他哭了很久,他的反常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我给他讲了一个温暖的故事:河边有个和他一样大的小朋友,看到了第一只鞋就爱不释手,但没有办法穿呀,正在他有些遗憾的时候,另一只鞋漂来了……两只鞋也不愿意分开呀,它们有了新的小主人……“你不为两只鞋的团聚高兴吗?”郭子轩不再哭了,但后面的行程却真的打不起精神来。

    我当时以为他年龄小,高原反应,体力不支,万万没想到是他在怀念他的那双鞋……如果我能预知到我的行为会让他落下“收纳控”的毛病,我宁可把幸存的那只鞋带回家,可孩子的成长无法假设。

    后来我和郭子轩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作为母亲当时应该怎样做才会给孩子的伤害小一些?郭子轩一再表态,站在19岁人的角度,他觉得我当时的做法可能是常见的,但对小朋友来说却是虐心的。最终我们达成一些共识。

    第一,充分地理解孩子内心巨大的恐惧感和失落感。自己心爱的东西瞬间离开并且不知道会流落到哪里,难道不够可怕吗?妈妈要先安抚孩子的惊恐,然后积极地想办法帮助孩子找回鞋子,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妈妈能理解他。经过努力无法找回来,就耐心地询问孩子如何处理幸存的鞋子,如果孩子选择让两只鞋“团聚”,就和孩子一起送别那只鞋子……如果孩子选择把鞋带回家,就包装好留在身边,其实这只鞋也是教育孩子“爱护物品、注意安全”的好素材。

    第二,用心解读孩子“怪异”行为背后的原因。孩子“莫名其妙”、“不可理喻”的行为习惯恰恰是父母走近孩子的切入点。行为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能够满足人的某种内心需求。它不仅和人的后天条件反射系统有关,而且还和人的思维方式与情感体验有关。由此不难看出,孩子每种不一样的行为都值得父母揣摩。“不作为的熟视无睹”会错失深入了解孩子的机会,而“简单粗暴的根除”不但不会制止它,反而会强化孩子“捍卫”它的动机,固化成为一生难以改变的行为习惯。

孩子说:永远忘不了那一只鞋
妈妈说:一只鞋,一个难以改变的习惯
在喜欢的事上做第一名
做你喜欢并擅长的事
恐怖主义制造的心理创伤
看台
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