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2月0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建设坚强农网点亮三湘绿野

——国网湖南电力履行社会责任、加速农村电网建设改造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2月08日   06 版)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深得民心,村民们纷纷端茶送水慰问施工人员   刘斌峰摄

    村民自发组织运送电杆到工地  刘斌峰摄

    湖南省大部分地处洞庭湖以南,省内多以丘陵地带为主,由于特殊地理环境,全省农村电网长期处于薄弱状态。自1998年以来,特别是启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以来,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大规模投入资金实施农网改造,使农村生活、生产用电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广大群众将这项工作称为造福老百姓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从1998年底至2010年底,国家电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先后开展了多项大规模农网改造,同时,为弥补国家下达投资规模与公司实施农网改造实际所需资金缺口,公司还自筹资金实施了农网改造。包括:农网一二期改造、县城电网改造、“户户通电”、中西部农网完善等工程,共完成建设资金约220亿元。新建改造35~110千伏变电站896座、主变容量18141兆伏安、线路16365千米;117个县(市、区)城配电网和约3.4万个行政村的配电网得到改造,解决了偏远山区农村2.1万户、7.38万人长期以来没有用上电的问题。2010-2015年,公司继续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累计安排建设资金199亿元。其中2015年农网改造资金54.5亿元,是1998年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年份,计划新建、改造110千伏变电站14座,线路长度81公里;新建、改造35千伏变电站104座,线路长度806公里;新建、改造10千伏配变14300台,线路7718公里;新建、改造低压线路39695公里,改造完成未改村1903个。公司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肯定,获得湖南省政府授予的2008~2009、2010~2012年度“为民办实事”先进集体称号。

    今年10月,笔者走访了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几个农网改造后的网点,切实感受到了农网升级改造给三湘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电气化建设点亮农民奔小康新希望。在常德澧县张公庙白鹤村,近几年“家电下乡”的雨露春风带来了该村用电量的持续增长,一度出现末端用户电压不足180伏的情况,通过新农村电气化改造,末端电压达到215伏左右,用户各类用电设备正常运转,较好地改善了人民生活质量。醴陵阳东村有547户2000余人,村里的电网已有20多年未升级改造,怕风怕雨还怕雪,挂钩线随处可见,倒杆、断线时有发生,安全隐患极大。有的村民为了用电,甚至从附近瓷厂私拉乱接,企业和村民矛盾尖锐。2012年底,该村进行了电气化改造,新建、改造台区3个,保证了用电安全。该村村主任提到农网改造逢人便夸:“搞了这次农网改造,我们村的电十几年都不要操心想事喽。”

    益阳桃江县,连续7年高标准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全县有8个乡镇、239个行政村基本达到电气化标准,崆峒村电网改造项目获“国家电网公司农网改造百佳工程”。改造后,仅2013年全年,该县就引进投资亿元的项目7个,5000万元的项目13个,完成立项投资12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90.28亿元,财政总收入8.7亿元。一串串可观数据的背后,是电气化县建设这架新引擎催生下所带来的新农村经济发展效应,越来越多的群众得到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所带来的实惠。

    邵阳市洞口县农改小组负责人向笔者介绍,今年洞口县农网改造总投资达到8853万元,截至8月31日,省电力公司已批复下达16个批次,共52个拟移交国家电网的原地方小水电自供区村农网改造计划。由于投资能力不足,这些地方小水电自供区农网改造长期以来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用电安全问题事故频发,用电质量仍然仅能满足基本照明需求,家用电器基本不能正常使用,而且经常发生故障停电,对当地老百姓生产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拦路虎、绊脚石,也是长期以来困扰地方政府的老大难问题和心腹之患。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抓住机遇,理顺管理体制,并请求加快实施农网改造。国家电网将该工程立项后,县委政府成立专门的领导班子负责协调,精心组织,积极协调矛盾,为网改工程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也为其他县市区的农改工作做出了示范和榜样。为了积极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乡镇、村委会不遗余力,全力以赴,随喊随到,配合处理突发事件及施工矛盾,杜绝了恶性阻工事件的发生,保证了农网改造的顺利实施。

    精准扶贫引领地方经济社会新发展。革命老区怀化沅陵县是全国重点扶贫大县,在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中,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累计投资约3.4亿元,为贫困老区进行了脱胎换骨式的改造。目前,沅陵县农村电网供电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农民得到了实惠,全县工农业生产发展也具备了充足的能源保障。

    来到群山起伏的大湘西,只见条条银线穿梭如网,飞进大山深处,交织起了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现在用电方便了,打米打粉都可以用家里的新机器,再不用背着粮食去镇上加工,既省时又省力。”1月底,在永顺县抚志乡合作村,村民陈金莲说起了农网改造带来的好处。无独有偶,此时吉首市寨阳乡排乃村利峰灵芝种植基地的负责人熊恩生正在积极联系各地的销售商,“前年还在为停电问题发愁,去年村里就完成了农网改造,用电有了保障,基地规模和灵芝产量都上了新台阶。”群众的好口碑,是对供电公司大力开展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最佳褒奖。

    新一轮农网改造以来,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加大对湘西片区电网扶贫的力度,村网改造面由2010年的49.7%提升至81.19%。由于湘西州地处山区,地势复杂多变,电力设施多架设在大山深处,设计难度大,施工条件艰苦,国网湘西供电公司科学规划、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为依托,加强以永顺、龙山两县为中心的湘西北部电网建设,彻底打破湘西电网“南强北弱”旧格局。基本形成了以220千伏网络为支撑,110千伏线路为骨干,35千伏、10千伏线路为网络的坚强电网,电网结构明显改善,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安全性和运行灵活性有了大幅提高,农村电网和城市电网逐步实现“同网同价”。为农村群众带来了真实惠,也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气象。龙山县他砂乡的合心村、桶车乡的新桥村等一批曾经连照明都无法保证的村庄,如今也时兴起了电视机、电脑等电器和电磨等加工设备。永顺、凤凰、泸溪等县则普及使用了电气化烤房,农民经济效益显著增长。 

    目前,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农网供电范围内平均每个县(市、区)拥有约3座110千伏变电站,平均每2~3个乡拥有1座110千伏或者35千伏变电站,平均每个乡拥有1条10千伏主干(次主干)线路,并延伸到行政村。平均每个行政村的公用配变台数达到3~5台,户均拥用配变容量达到约1千伏安,均比1998年增长了约3~5倍。通过多年的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该公司直供直管供电范围内的农民生活用电价格从1998年同价前平均约0.92元/千瓦时下降到2011年底的0.588元/千瓦时, 平均每年减轻农民电价负担约14亿元。此外,改造后农村的农业生产、排灌、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用电的电价均比改造前下降了约0.04元/每千瓦时不等,减轻了农村生产和产业发展的电价负担。

    自实施农网升级改造以来,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累计建成电气化县20个、电气化乡268个、电气化村5501个,完成“为民办实事”村网改造1.12万个,为农民放心购买和使用家用电器提供了有力保证,为实施“家电下乡”工程、拉动农村消费刺激经济增长创造了直接条件。电动机在农村家庭的打米、榨油、排灌等使用日趋普及,也助推一大批粮食、水产、茶叶、竹木等优势产业生产基地和深加工基地的兴起,繁荣了湖南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村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收入。

    展望“十三五”,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将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滚动修编农网改造升级规划,积极筹措建设资金,进一步加大农网改造力度,建成以110千伏和35千伏为骨干网架,10千伏等级以下网络协调发展的“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同时,继续加大对武陵山、罗霄山国家扶贫片区农网改造的投资,完成对未改造地区的农网改造,并稳妥有序推进农电管理体制改革,为更好地服务民生,助力全省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李萍  陈超强)

1300万“黑户”该怎么办
江苏淮安市淮安区法院:“国家宪法日”法官进校园说法
建设坚强农网点亮三湘绿野
北京:严格执法应对重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