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速发展的基因技术越来越紧迫地叩问着人类的伦理界限:该把“造物”推到多远——一只耳廓,一枚声带,或一个基因被编辑过的人?
最新一轮较量发生在12月初召开的“DNA国际峰会”上,战果如下:大会发表声明,称以“定制婴儿”为目的的基因编辑技术是“不负责任的”。
看起来,基因编辑技术似乎能给人类带来“完美宝宝”,但科学家列出了把这一技术用于胚胎培育的大量问题:非预期的突变;携带永久基因变化对后代的影响;特定人群接受优化基因引发的社会不平等……
但科学家又没把话说死。由于目前看来,基因编辑仍是人类摆脱病痛最彻底的手段,声明中便列出了“例外情况”:“适当地理解并平衡风险和利益,解决安全和效率问题;取得广泛社会共识。”含糊不清,不是吗?
不妨看一看电影《千钧一发》,这部科幻片展示了基因定制高度流行的社会:“自然生产”遭到歧视,情侣接吻后,会用唾液去窥测对方的基因密码。
在一场面向细胞生物学家的看片会中,影片结尾出现了爱因斯坦、林肯和号称田径“王中之王”的美国著名运动员乔伊纳-克西。字幕解说道:如果基因定制人类已成事实,那么这些人将不会出生——他们分别患有阅读障碍、马凡氏症候群及哮喘病。
眼睛的颜色,头发的曲直,掌心的一颗痣……基因决定了你的样子和部分天赋,但不能决定你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