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不朽的城雕·欧洲文化之都雕塑摄影展”青岛开展

拒绝奇奇怪怪的城雕,把选择权交给市民

本报记者 蒋肖斌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2月11日   12 版)

    法国巴黎,《生活的乐趣》(1937)

    意大利佛罗伦萨,《萨宾娜》

    希腊雅典,《女像柱》(公元前421~公元前406)

    丹麦哥本哈根,《小美人鱼》(1913)

    希腊雅典的《女像柱》、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大卫》、法国巴黎的《戴高乐将军》、丹麦哥本哈根的《小美人鱼》……这些散落在欧洲各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雕塑,近日“齐聚”青岛——12月6日,“不朽的城雕——‘欧洲文化之都’雕塑摄影展”开幕。

    该展览由2015东亚文化之都中国青岛活动年组委会和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主办。意大利著名摄影师米歇尔·斯坦齐奥内、亚历山德拉·孔巴蒂和中国著名摄影家曾毅、周银双等,在今年8~11月,赴希腊雅典、法国巴黎、丹麦哥本哈根等15个“欧洲文化之都”拍摄,从近万张城雕艺术摄影作品中精选出150幅制作而成。展览期间,主办方在现场举办了“城市雕塑与摄影艺术的对话”讲座,邀请市民与外国摄影家互动交流。

    “欧洲文化之都”是一场欧洲城市间的“文化选美”。希腊前驻华大使约安尼斯·赛奥法诺普洛斯介绍,评选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时任希腊文化部长向欧共体提议举办“欧洲文化城市”的年度评选活动,第一届希腊在1985年当选;1999年之后,活动改称“欧洲文化之都”。

    “东亚文化之都”是中日韩三国共同发起的多边性文化活动。从2014年起,三国每年分别选出一个城市成为“东亚文化之都”,共同举办活动。首届当选城市为日本横滨、中国泉州、韩国光州;2015年,中国青岛和日本新潟、韩国清州当选。

    在开幕式上,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于芃说,之所以选择城市雕塑作为东西对话交流的聚焦点,是因为从城市的起源到发展过程来看,城雕是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精神风貌和文化特征的载体,也是离广大群众最近、最常接触的一种艺术形式。

    “不朽的城雕”摄影展的举办地点也颇为“接地气”。青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明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本次摄影展不是放到美术馆、展览馆,而是放到青岛人气最旺、规模最大的商场,“市民看着电影、买着衣服,就不经意间邂逅了这些经典的城市雕塑”。

    正驻足于一幅雅典的摄影作品前的孙如德是一名室内设计师,周末和妻子孩子来逛商场,无意中发现了这个展览。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因为职业关系,他对与建筑相关的雕塑比较关心,特别喜欢希腊古典的人像柱。身为青岛人,谈到青岛应该有怎样的城市雕塑,孙如德说:“青岛相对轻松休闲,可以做一些现代、有活力的东西。但也不能太超前,毕竟城市雕塑属于公共艺术。现在城市说实话都是高楼大厦,可以用雕塑增加区分度、表达个性。”

    李明透露,作为“不朽的城雕”后续项目,2016年,青岛将邀请十多位来自欧洲和国内顶级的雕塑大师到青岛,为青岛创作城市雕塑作品。目前,这项工作的前期准备已经完成,“艺术委员会”也已成立。值得一提的是,青岛拒绝“奇奇怪怪的城雕”,城雕的设计小样也将进行公开展示,由市民投票选出最终落地方案。

    “把国外和国内结合起来,防止艺术‘水土不服’;把城市的文化导向和老百姓的需求对接起来,使其真正成为人民的艺术,共享的艺术。”李明介绍,青岛将为中外雕塑家提供一个指南,告知青岛的城市布局、历史文化,使他们能根据青岛的内涵和特质来创作。“比如,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法显,曾在青岛崂山登陆。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在登陆点附近做个法显相关的雕塑?这些城市历史都是很好的雕塑素材。”

    城市雕塑并非中国传统城市建设的构成,从19世纪末才自西方引入中国。经历了百年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城市的迅速崛起,城市雕塑也似乎成了“标配”。然而,能够真正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成为公共艺术经典的城市雕塑并不多。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万用元素“不锈钢球”——“书籍撑球”“浪花托球”“双手举球”……

    于芃强调:“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城市风貌,举办‘不朽的城雕’系列活动,绝对不是要在中国推动城市雕塑建设。”

    于芃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之所以选择青岛,最重要的就是因为青岛特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拥有适合城市雕塑的视觉基础和城市规划,这不是每个城市都具备的。此外,青岛是今年的“东亚文化之都”,肩负加强和欧洲文化之都的交流的使命;且在2017年,青岛还将成为全国公共艺术大展的举办地。

    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处主管傅儒思(Niels Bjoern Friis)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大家都知道哥本哈根的《小美人鱼》雕塑,但其实丹麦还有别的城市雕塑,“我的家乡奥胡斯是明年的欧洲文化之都,就有更多现代雕塑”。

    傅儒思认为,由于中国没有城市雕塑的传统,所以范围有更大空间,“只要表达人民意愿的都可以”。“不能说某类雕塑就能适合城市,因为每个城市都是不同的。艺术家是要表达一种感觉,表达人民的艺术和城市的传统。对中国来说,适合北京的不一定适合上海。城市雕塑讲的是这个城市的故事,也代表了城市对未来的期待。”

《电商时代》:“互联网+”大潮中的你我
拒绝奇奇怪怪的城雕,把选择权交给市民
郑晓龙:我导《芈月传》力求回归历史的真实面目
官网“东京审判文献”以史为鉴
《屠呦呦传》披露“中国居里夫人”的生命史
一个专注读书的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