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这样一场婚礼,很难想象气质如此迥异的两个男人会并肩出现在同一个取景框里。
司仪宣布,请新郎新娘的父母一起上台合影时,作为观众,你能一眼看到一个家庭的大致风貌。新郎和他的父母是那种内敛而拘谨的人,话不多,眉眼开阔,透着一股书卷气。新娘和她的父母看上去则有些张扬,无论衣着还是神情,似乎天经地义要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
6个人并肩站在一起,从两个三口之家,变成三对夫妻。
人的感觉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你觉得新郎和新娘郎才女貌,天造地设,也觉得当他们与各自父母站在一起时,基因的传承不仅写在脸上,更显现在举手投足之间。但如果没了这两个年轻人帮衬,只把他们的父母放在一起,那场面又会显得有些不太协调。
女人之间熟络起来毕竟要快得多。唠一唠家常,聊聊各自孩子小时候的趣事,讨论一下某道菜该怎么做,或者哪怕只是假意称赞对方的丝巾,互相摸摸衣服的面料,不一会儿也能渐渐亲近起来。
但男人显然做不来这些。他们骄傲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逢迎谁,也不想讨好谁。
新郎出身书香门第,和我家是世交。虽说他上学的时候成绩不那么出众,但毕竟家学还在。早在他们谈恋爱的时候,他父亲就向我老爸抱怨过,姑娘是“胡同串子”,家里人都太过世俗,对此,他一万个不满意。不过,既然儿子喜欢,他也不好过多干涉,于是步步迁就,就迁就到了婚礼舞台上。
聚光灯下的新郎父亲穿着灰色对襟短衫和深色长裤,简单的棉布质地,除了胸前几个盘扣之外再无其他装饰。新娘的父亲一身藏蓝色亮面西服,扎着大红色的领带,从头到脚都泛着光。两个人就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微笑着握手致意。
喜宴上,每个人都笑意盈盈。两个母亲相邻而坐,她们的丈夫分别坐在两边。看得出来,两位父亲刻意保持着一种微妙的距离,既在情理之中,又尽可能压缩彼此交流的空间,避免尴尬。他们招呼着大家喝酒,几乎同样的身份使这两个男人结成“共同体”,然而酒杯放下的一刻,这个“联盟”又迅速解体,瞬间恢复成两个遥遥相对的、无话可说的男人。
或许在新郎父亲看来,即将走进他们生活的这家人性格乖张、不可理喻,几乎找不到半点沟通的余地;又或许在新娘父亲的眼里,新郎一家太过木讷、呆板,穿着不得体,更不会说一句半句的场面话。谁知道呢?
两个父亲就这样,被各自的子女拉拽着,成了一家人。
但无论是他们自己还是现场的每一个看客,大家心里都再清楚不过,他们根本不是一类人,也无法真正成为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