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犇的教育经历,应该是很多父母眼中的最佳成长路径。
他从湖北最好的中学之一——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走出,2003年以全国化学竞赛总决赛金牌获得者的身份被保送至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实验班,又拿着全额奖学金攻读哈佛大学硕博学位。
与此同时,范犇还有一个关于教育的梦想:创办一所“不一样的中学”,将中西两种教育模式融合,为学生提供独一无二的学习机会。
前不久,范犇的教育梦想落地了。他创办的三牛中美中学落成仪式在武汉举行,这是华中地区首所美式私立寄宿中学。
两年来,范犇试点班的所有学生都已被美国前30名的大学录取,三牛中美中学的创立水到渠成。
事实上,早在哈佛读博期间,中美教育方式的差异就让范犇深受触动。
在哈佛大学,博士生必须要教本科生的课程,一堂大三物理课上的经历让范犇记忆犹新:有一道算术题,1-0.03等于多少,在中国,所有人一口就能回答出来是0.97,而当时的课堂上,50%的哈佛学生要按计算器才能算出来。
震惊之外更多的是反思。
“美国教学更像是点燃一把火,把孩子内心中对于知识和能力的渴望点燃,中国教育是填满一桶水。”范犇说,“我们想教给学生的,而美国教育没有这么教;他们想启发给学生的,我们中国教育也没有做。”
范犇与哈佛大学招办负责人也有过探讨。
“怎么筛选中国学生”让这位负责人感到棘手,“因为中国学生从小到大上的课都是一样的,只有文科、理科的差别。他们做的课外活动也是一致的,比如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去希望小学做支教等”。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学习的动力是来自兴趣还是为了改变命运,成功的标准是拥有还是分享……面对创新创业的时代呼唤,范犇认为,我国今天的人才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培养了,“我们希望他们用自己的脑子能够想出新的东西,并且能够动手做出来;不是只做给自己,是分享给所有的人。”
三牛中美中学的美方校长JOSH HOLT曾在美国多所高中担任校长,他在主题演讲中也对中美教育进行了对比。
在他看来,中美两种教育模式都注重对学生性格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了具有挑战性的教学预备课程和系统化的教育环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自主生活能力。
然而美式教育多采取小班制教学,老师有机会详细了解每一个学生,还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美式教育并不注重记忆,而是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根据规划,三牛中美中学将实行选课走班、小班上课,提供差异化教育,让学生根据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课程。除主修与辅修课程,学校还开设超过20门AP课程(美国大学先修课程)。
这让参加落成仪式的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党委书记孙华教授感慨:“三牛中美中学走在了高考改革的前列。”
孙华还表示,三牛中美中学同北大元培学院一样,都关注“如何给学生提供更合适的教育”。
成立于2001年的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旨在“真正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空间,让他们在完成教学计划的同时能够多读跨学科课程”,核心是性格和人格的塑造。 例如,《社会公正与中国实践》课程由国家发展研究院姚洋教授、社会学系张静教授、政府管理学院李强教授采取联合授课形式,“同一个课堂上三位老师可以争得面红耳赤,学生和老师之间也会产生交流和互动。”
一直关注范犇成长的孙华教授说,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上,三牛中美中学与元培学院有异曲同工之妙。
仪式上,孙华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北京大学的西校门模型,“希望北大和三牛中美中学一起来引领中国下一代的教育革命”。
实习生 刘振兴 本报记者 雷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