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6日举办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提出,2016年,互联网对社会的改革作用将进一步深化,由改善日常生活逐步深入改造生产、重塑产业。
邬贺铨引援国际咨询公司Gartner总结的2016年中国十大战略技术趋势称,新的一年里,物联网、3D打印、云计算将进一步成熟且被广泛应用;数据分析对业务的支撑,以及生产端的数字化创新会成为亮点。
他认为,2015年颁布的一系列扶持互联网产业的政策将在今年发挥深度效应,企业也将在此基础上将迎来变革机会。例如电子商务将促进企业间合作,内容服务商会找到更有潜力的云服务、数据服务盈利模式,可穿戴设备以及人工智能的配合则使物联网感知、汇聚、分析这一完整链条投入使用。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15中国互联网产业综述与2016发展趋势报告》对这一判断进行了进一步解释。报告预测:2016年,工业互联网将加速改造制造业,助推中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融合加快,“互联网+”将改变农业传统生产经营格局;分享经济影响范围快速扩展,信用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有望加速服务业革新;移动互联网一方面会促进“互联网+健康”向个性化服务演进,另一方面移动支付的业务形态会撼动金融生态圈。
在不少企业高管眼中,互联网与产业的整合不仅可以发挥优势,更是大势所趋。华为公关关系副总裁孔瑜认为,大力发展数字化服务,将消费互联网升级为产业互联网,实际上是将价值传递进化到价值创造,代表着互联网由一种渠道或工具彻底升级为生产力。
腾讯公司副总裁马斌也持类似观点。他指出,早在2012年,工业互联网时代的萌芽就开始显现。“互联网+”既是我国弯道超车的机会,也是所有想要生存的企业应该遵循的铁则。他以20年前的全球15大互联网公司如今仅有1家位居其列这一事例说明,当跨越行业、颠覆产业成为潮流的时候,每一家公司都必须积极拥抱互联网,顶级企业更要努力变为平台型公司。
外来企业希望在中国的互联网浪潮下实现互惠互利。世界第三大独立软件商SAP的全球高级副总裁柯曼表示,中国是数字时代的受益者,其对互联网的诸多需求都与SAP的业务匹配。数字化设计制造、智慧城市建设、生产实时监测调整、安全管理等成功的合作案例都说明,公司在收获市场的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先进技术,促进了产业升级。
Uber中国区战略负责人柳甄也认为,互联网除了带来生活便利,更应该推动深层次变化。Uber最近开发的“企业优步”模式,能将公务出差的车费直接关联企业账户,柳甄称这将极大减少财务工作量,甚至重塑公司的日常管理模式。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总结出一种规律——新技术带来的颠覆最终展现在公司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上。他在演讲中分享,“业务流程重组”最早风靡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西方,现在已经习以为常的传真机在当时被应用于贸易行业,对整个贸易体系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每一个时代里的人都会感觉这个时代如此特殊。但其实这既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坏的时代”。他认为,技术应用于经济活动的前端是永恒社会规律,只不过当年的光纤和传真变成了如今的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智能化。
既然如此,供给侧的改革究竟该如何创新?本土的实践者也在本次会议上做出预测。航天云网总经理龚保国认为,中国没有德国和美国那样完善的工业体系和顶尖的民间软件力量,因此必须自上而下为企业打造能带来实际效益的工业网络,从而吸引它们主动开展智能化改革。具体来说,就是要先依靠大企业开放自身资源,形成制造业的共享经济,吸引中小企业上线;随后大量企业形成网络,产生合作,再在新的商业模式和工业平台下反推智能化改革。
网库集团董事长王海波则认为,电子商务能在供给侧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他提出电子商务不仅仅是网购,更要搭建完整供应链,下一步应该将注意力由零售转向原材料、半成品在工业生产中的流通。
这一观点和阿里研究院副院长游五洋不谋而合。游五洋提出,电商对经济的带动开始由单纯地带动消费和销售进化为影响生产方式。这也被其总结为“逆向互联网化”,即传统商业中“原料方、生产方——品牌商——分销、广告、消费者”这一链条被电商翻转。一方面,电商从影响消费者和销售渠道开始,逐步反向完成对品牌商和生产方的重塑;另一反面,随着“逆互联网化”程度加深,传统的B2C商业模式也会被C2B颠覆。 在去中心化、多样化的潮流下,越来越多厂家的经营将由消费者的意见决定,定制化生产将为经济带来更多活力。
实习生 程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