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14日电(实习生王芬 记者邱晨辉)记者从今天举行的国防科工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嫦娥四号任务已经通过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审议,正式开始实施,将于2018年6月发射中继星、2018年年底发射着陆器和巡视器。届时,嫦娥四号任务将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球背面软着陆,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器在地月L2点对地对月中继通信。
作为嫦娥三号的备份,嫦娥四号探测器和运载火箭正样产品基本齐套,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后,后者的去向备受关注。今天,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说,为体现原创性及科学价值,经过反复比较,确定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就位和巡视探测。
他还透露,嫦娥四号任务增加了中继卫星在地月L2点进行中继通信的实施方案。地月L2点是地月系统引力平衡点之一,始终对月球背面和地球同时可见。刘继忠说,在这一位置,开展月球背面着陆器、巡视器和地球测控站、数据接收站之间的测控、数传中继,将有力保障工程任务顺利实施,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器在地月L2点对地对月中继通信,同时获取相关科学探测数据。
刘继忠说,嫦娥四号任务一旦成功,可为我国科学工作者提供难得的空间科学研究平台,有望为我国带来一批重大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比如,利用月球背面屏蔽地球无线电干扰的独特条件,开展空间科学领域最前沿的低频射电天文观测,有望填补国际空白;利用月球背面保存的最古老月壳岩石的独特条件开展地质特征调查,有望在国际上首次建立集地形地貌、浅层结构、物质成分于一体的综合地质剖面和演化模型,获得对月球早期演化历史的新认知。刘继忠说:“这有望实现我国在月球探测领域由追随到引领的跨越。”
他还透露,2015年年初,我国向国际社会发布了嫦娥四号科学载荷合作意向书,与近十个有参与意向的国家或航天组织取得了联系,并开展了多轮协调,有望在嫦娥四号上搭载1~2台国际载荷,将其打造成提升中国航天影响力和领导地位的国际合作平台。这在深空探测领域尚属首次,迈出了我国军民融合机制创新和面向社会开放的一步。
当天,国防科工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是为了进一步向社会开放,面向全国大、中学生,以及科技爱好者,发出有关月球探测载荷创意设计的征集。刘继忠说,针对嫦娥四号和月球探测后续任务,国防科工局力争开放部分资源,搭载由公众创意设计的载荷,并向公众演示载荷在探测器上工作的情况,此次征集目标是为月球探测任务征集创新性突出、科普效果好,可工作在着陆器、巡视器和中继卫星上,用于探测活动、科学实验或技术试验的载荷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