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2月19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回乡看中国”引万千青年重新发现故乡

《 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2月19日   12 版)

    扫一扫参加“回乡看中国”

    河北石家庄市无极县东侯坊乡东丰庄村。爷爷和奶奶住在村里新建的敬老院,春节才搬回老屋,他们觉得这样才有喜气。姑姑回来看望,发现爷爷满手灰尘,便端来一盆水为爷爷洗手,清洗每条皱纹里藏着的污垢,奶奶在一旁笑着不说话。姑姑只能待一会儿,吃完饭就要回到姑父的老家过年了。她生在农村,落户城市,是特殊的半乡人。爷爷奶奶在快速发展的村子里,也常觉得孤独,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半乡人呢?

    崔怡璇(山西传媒学院)/摄

    云南宣威市板桥镇。我家乡过年有个习俗:年夜饭是铺在松毛(松针)上吃的,象征着一年清吉平安。这源于彝族兄弟对松树的崇拜,过年时彝族栽种松树的风俗传给了汉族,千百年来,这个民族融合的象征在老家代代相传。

    邱姝蓉(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摄

    我的家乡在山东蓬莱的栾家口村,记得小时候,这里都是平房、田地和果园。如今,平房变成楼区,果园变成沥青厂、化工厂、发电站,海滩变成码头,建起了养殖场、造船厂,天边的晚霞映衬出的是高耸的烟囱和脚手架。这样的变化让我们是喜是忧?但愿,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会伴随环境的破坏。

    高毓洋(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摄

    鲁西南农村的一个普通家庭,除夕夜里不再是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而是都抱着各自的电子产品。读小学的孙子正在手把手教爷爷用ipad和美国的亲戚视频聊天。奶奶抱着子女买的看戏机,她再也不用守在电视机前等自己爱听的那段戏了。

    程乘(中国传媒大学)/摄

    江苏徐州邳州市铁富镇。喜车进村,四邻在路口设置障碍要求“沾喜气”。新郎下车笑脸相迎,发喜糖、散喜烟“解围”。这叫“拦喜”。

    马庆国(军人)/摄

    本报北京2月18日电(中青在线记者李想)在徐州火车站,高铁动车连四方、通八向,把各地打拼的人们接回故乡;在重庆乡村,坑坑洼洼的老路消失不见,变成空旷平坦的水泥大道;在山西宁武县,饲羊业年收入达到2000万元,3000个贫困户脱了贫……家乡的风土人情、点滴变化,都被返乡过年的网友记录下来。

    猴年新春,在国家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共青团中央学校部指导下,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冰点暖闻客户端携手今日头条及多家地方主流媒体微信公众号共同发起了“中国好网民·回乡看中国”2016寻找百名青年观察员行动。通过冰点暖闻客户端、“青年观察家”微信公众号、#好网民回乡看中国#微博话题等平台向用户征集家乡的样貌、社会生态、各行各业的变化及在家乡的见闻。全国各地高校共青团也纷纷通过新媒体号召学生寒假期间参与活动。

    截至2月18日,300多家网站、200多家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此次活动信息。“新湖南”“最后一公里”“长春日报”“山西晚报”“辽宁新商报”“深圳商报”“深圳特区报”等各地主流媒体App、微信公众号在当地配合发起活动。微博话题阅读量达84.3万。百度搜索相关结果超过500万条。征集到的作品涵盖乡情、民俗、文化、环境、乡村治理等方面。有网友感慨家乡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也怀念那些在大城市中找不到的“年代感”,饱含真实情感的文字及图片引发了更多人的共鸣。

    2月22日之前,用户可通过点击活动链接、扫描二维码、或关注“青年观察家”微信公众号并回复“回乡看中国”参与活动。

“回乡看中国”引万千青年重新发现故乡
这个“留守媳妇”没能跨过年关
一位北大社会学毕业生的返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