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下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欧美法研究中心主任孙宪忠的微信二维码不知被扫了多少回。
在孙宪忠所属的上海团举办的代表议案、建议酝酿会上,这位研究民法的专家介绍了他拟向大会提交的关于制定《民法总则》(建议稿)的议案。为了让其他代表能更详细地了解这份议案的内容,孙宪忠把相关内容都梳理好,在自己的朋友圈发了七八条信息,他热情地欢迎大家扫码加他的微信,给他的议案提建议。
孙宪忠还在朋友圈里写道,“希望大家多提问题和建议,我一定有问必答”。
根据相关规定,30名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可以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而代表个人是无法提出议案的,因此需要至少再邀请29名代表在议案上签名。孙宪忠说,他不希望其他代表只是草草地签名附和,希望大家能仔细阅读他的议案,既能真正了解他要推进的《民法总则》是怎么回事,也能从不同的立场和视角给他提点建议。
为了拿出一份有质量的议案,孙宪忠花了一年多时间精心研究,在学术圈里也开了多次研讨会,但他还是觉得获得的建议和讨论不够,于是在两会召开的几天前,他又把这份建议稿放到“中国法学网”上,听取网络上的意见。
从网络到朋友圈,几天的功夫,孙宪忠收到了一两百条建议。他还不断在朋友圈告知大家,根据和众人的互动,他多次修改了议案。
其实,这也是孙宪忠第一次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晒自己的议案和建议,收获的反馈意见之多出乎他的意料。
除了《民法总则》(建议稿)的议案外,孙宪忠今年还准备提交一份《关于建立“科研友好型经费使用管理制度”的建议》,他也把这份建议放在一些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征求意见,没想到短短两天,居然收到8万多条反馈意见。
孙宪忠说,2014年两会时,他曾提交了同一主题的建议,希望有关部门能改革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既不让科研经费跑冒滴漏、损失浪费,但也不能让一些僵化的制度捆住科研人员的手脚。
他说,不少科研人员反映,科研经费使用中一个反复被讨论的焦点是,根据相关规定,科研人员不得从科研经费中取得报酬,这不利于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建议能有一个可平衡的方案。
当时有关部门给出的答复是,中国的科研人员基本是国家工作人员,他们已经获得工资,不能再从科研经费中获得报酬。孙宪忠说,他对这个答复并不满意,他在现实工作中的感受是,一些不尽合理的制度,使得不少课题都没有水平较高的学者去申报,这个问题应该尽快解决。所以今年他又酝酿把这个问题作为建议提交给大会。
他也意识到,两年前的那份建议确实有不完善的地方。这一次不同的是,他先在网上和朋友圈征求意见,调动群众的智慧一起来帮他完善建议。在收到8万多条反馈意见后,孙宪忠对建议进行了第二次修改,成稿后再发到网上和朋友圈里征求意见。他说,还会根据第二轮的意见进行修改,然后再提交大会。
在朋友圈里,孙宪忠曾经写道,要提交的建议和议案都要写仔细,认真论证,所以花了很多心思和时间,累得自己头晕眼花。
孙宪忠是利用新媒体为自己的建议和议案提质,另一位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富申评估咨询集团董事长樊芸关于制定《产品质量促进法》的议案则把关注点放在了互联网时代的各种新兴消费行为上。
樊芸说,她建议这部法律案涵盖的产品质量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实体产品,也包括服务产品、线上产品。她自己和周围不少朋友都曾遭遇过网络消费陷阱——买机票几乎不可能退改签,网络订酒店,价格有时网上一套,结算时又是另一个价格。在她看来,这些互联网时代的新产品亟待加强监管。樊芸说,她在提交此份议案时,还去相关政府部门做了调研,这些部门也很支持尽快出台一部能促进产品质量提升的法律。
和孙宪忠、樊芸一样,越来越多的代表委员开始利用互联网更好地履职。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贾康还专门开设了个人微信公众号,今年的两会还没开幕,这个名为“贾康学术平台”的公众号就开始发布贾康委员即将提交的提案。提案的内容包括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建议加快征收环境税等。
还有一位把自己微信二维码敞开让大家扫的是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他准备提交一份制定大数据管理法的议案。他说,我们生活的时代如今处处都是大数据,但监管却是盲区。对为何敞开让大家加自己的微信,邵志清说,“互联网+”的时代,大家的互动更近更方便了。
本报北京3月4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世昕 周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