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商量好了似的,两会议政厅中的高官们集体当起了“炮手”——不过炮火所向不是别人,而是本系统、本部门、本地存在的问题。用语之尖锐,态度之诚恳,批评之犀利,让人耳目一新。比如农业部长在谈到牛奶质量问题时说,大批国人到国外抢购奶粉,这是中国奶业人的耻辱。海南省委书记谈到频发的宰客现象时说,你敢欺客宰客,就让你倾家荡产。还有海关总署署长回应国内LV包价格过高时称“正积极减税”,黑龙江省长回应“天价鱼事件”时称“深刻反思,欢迎监督”。
两个舆论场各说各话的现实格局下,官员的声音向来是网友针砭的对象——即使说得再有道理,也难免被挑刺儿被拍砖。不过这一次很有意思,仔细看这几条新闻后面的网友跟评,基本上没有拍砖的,留言大都是点赞叫好。这种舆论反应证明了一个规律,坦诚答问的高官,没有一个会被拍砖。网络舆论有着鲜明的逆反特性,官方越是坦诚开明,公众越会理解支持;官方越是回避、推卸、遮掩、讳饰、逞强,公众越会毫不留情地去追问。
就拿农业部长来说,他所言的“大批国人到国外抢购奶粉,这是中国奶业人的耻辱”是网友经常吐槽的——从这句话来看,他肯定上网,知道很多人是通过用脚投票到国外买奶粉来表达自己的态度。这个问题是回避不了的,对明摆着的问题无法假装看不见。知耻而后勇,主动把这句话说出来,让公众看到了相关部门面对问题的勇气和坦诚,从而赢得公众的支持。
对于“到国外抢购奶粉见证中国奶业耻辱”这个问题,官员不敢面对不去说出来,公众也会说。一个真诚的官员会知道,与其被公众拿这话追着批评,不如自己主动说出来——这叫:说媒体的话,让媒体跟着你说;说网友的话,让网友无话可说。一句触及社会问题痛点的真话,从官员嘴里主动说出来,与从公众嘴里说出来,产生的效果完全不一样。
真诚和开明的态度,有利于寻找最大公约数和凝聚共识。在很多问题上官民之所以陷入口水纷争和情绪对立,并非利益、是非的对立,而是态度。回避和躲闪让公众感受到的是“不想解决问题”,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没法坐一起谈”的对抗感,找不到交集。而像黑龙江省长回应“天价鱼事件”这样,首先承认问题,尊重媒体监督——就有了“可以坐下来讨论”的情感基础,这个基础上,省长再说“相信这件事情对黑龙江发展市场经济不是坏事情”就更能让人接受了。先承认问题,有了与公众对话的基础,再谈“我们为解决问题做了哪些工作”才让人听得进去。那种上来只谈“做了多少工作”而绝口不提“存在哪些问题”的,当然无法形成平等对话。
开明的态度也传递了一种治理自信,即不会担心自身所做的工作会被问题掩盖,自信一个地方的整体形象不会因为一个污点而被抹黑,自信问题是局部、个案、可解决的。那种遮遮掩掩地回避,反而暴露了不自信,局部小问题也被这种消极回避的态度弄成了影响整体形象的大问题。
真诚的态度也会让公众与政府站在一起去解决问题。总而言之,政府官员真诚面对舆论不会吃亏。
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