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政协工商联小组讨论,在场的一名政协委员谈起僵尸企业问题时,全国政协委员、新疆美克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东明有些坐不住了。
他身子往前微倾,拽起话筒开始发言,现在的问题,不是僵尸企业怎么处置,而是这些企业,已经对现有的市场规则做出实实在在的挑衅,为了所谓的“清库存”,甚至会凭低价来扰乱市场的正常价格。
听到“僵尸企业还能扰乱市场”这个提法,在场的委员纷纷将目光扫向冯东明,听他继续说——
比如,某个市场价格1万元的化工品,民企按规矩定价1万元,而有的僵尸企业,为了不被“关停”,就想着“清库存”,把价格定在9800元,这比民企低了200元。
后来,他们又把价格降到9000元,民企一看撑不住了,也跟着降价,但等到民企把价格降到9300元,这些僵尸企业又降到8000元。
“这些僵尸企业,什么都不管不顾了,根本就不在乎成本不成本的。”冯东明越说越激动。
没等他说完,在场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常务副主席全哲洙问道,“这是哪个地方的事?”
“就是新疆的事!”
听见这位来自新疆的政协委员的回答,全哲洙表示,其实,原来在研究僵尸企业时,就担心出现这个问题。
冯东明说,一些省份对僵尸企业的处置名额做出安排,相应地,这些僵尸企业出于畏惧心理,就想着在这时候挖空心思把一部分库存放出来,让现金流进来,“临死之前还把市场搞乱”。
“诈尸!”全国政协委员、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给出了这样的比喻。
全哲洙理解冯东明的情绪,毕竟,民营企业的规模较小,国企性质较多的僵尸企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僵尸企业还没死,民营企业可能就死了。
不过,他安慰冯东明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很坚决,肯定不能像(僵尸企业)想的那样可以安乐死了。”
在场的委员们开始低声议论。
冯东明显然并不乐观,“当某个行业里面超过一半的企业是国企时,所谓过剩的产能就很难消化掉——它们就能这么僵着,很难死掉。”
在国企和民企的竞争舞台上,冯东明是一肚子的委屈。比如,在国企和民企合作这件事情上,大家开会的时候都讲得挺好,可会下都不动,“态度就会变得很诡异”。
按照他的说法,在有的领域,民营企业干点什么比较成功,国有企业一看有戏,没几天,就偷偷地进来了。一家进来,另一家很快也进来。
“汽车行业也是这样!”
今年两会期间,一向少言寡语的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听到这个话题也坐不住了。
他说,在中国,汽车行业里的大国企、大公司做的品牌多是中外合资,因为合资起来可以赚很多钱。然而,真正自主品牌的民营汽车企业就得不到这样的青睐。
“这就要求民企必须赚钱,不赚钱就死。”李书福说。
冯东明想到一个例子,他所在公司有一项家具业务,既不用找政府,也不和国企PK,完全按照市场规则来,日子过得就比较滋润。
国企和政府能够经常碰面,这在冯东明看来,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何他们能在僵而不死的时候,获得一线生机。这对与政府接触较少的民企来说,就很难谈得上公平竞争了。
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民建工商联联组会的委员时,提出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说即是“亲”、“清”两个字。
今天的会场里,这段讨论过后,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再次想起“亲”、“清”这两个字,他说,回去后,就可以和当地领导干部说,“以后您要不和我见面,咱俩就不亲了!”
本报北京3月7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宁迪 邱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