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03月0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青年志愿者之歌

航天人践行雷锋精神“10年+”

本报记者 黄丹羽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3月09日   07 版)

    又一个学雷锋纪念日到了。在以青年人为主体的优秀航天人群体中,雷锋精神的传承更加广泛而深入,每一位奉献航天事业的热血青年都是扎扎实实“为人民服务”的践行者。他们在工作之余,持续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时间长达“10年+”。

    五院508所:长达34年的爱心接力

    多年的付出与耕耘,五院508所的年轻人用激情与热情,传播了航天人的正能量。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8所雷锋志愿服务队于1982年组建,从最早的7人小组,发展到如今有1100多名成员。34年来,服务队传承志愿服务精神,坚持从身边点滴做起,延续航天人的爱心接力。

    1982年春天,508所后勤团支部的7名青年自发组成学雷锋志愿服务小组,他们达成了一条不成文的口头协议:参加小组出于自愿,随时可以退出,但是在小组一天,就不能给小组丢脸。

    他们精心照顾单位退休职工夏英居和他的老伴儿,坚持7年如一日。夏英居老人离世后,邻居称赞他们说:“不说别的,能照顾跟自己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的人7年,这不是谁都能做得出来的,你们是好样的!”

    1992年年初,学雷锋志愿服务小组接到了一个电话,原一室主任陈继红因肝癌晚期住院治疗,家属照顾不过来,想请小组帮忙。志愿者立即应下此事,主动承担起了晚班的照料事务。

    每天一下班,值班的志愿者就骑着自行车,以最快的速度从南苑赶到崇文门,接替下白天照顾老人的家属,开始他们照顾病人的“夜生活”。替老人翻身、吸痰、接屎接尿,成了每一位志愿者的必备技能。

    在这一夜一夜的坚守中,人性的温暖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每一位亲身经历者的心灵。

    2010年,508所雷锋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走进太阳村,带去了3000多元捐款和1500余件生活和学习用品。那一年,服务队与5名儿童建立了“一对一”长期助学关系。

    一名志愿队员说:“孩子更需要的是关爱。平时工作太忙,很多想要为孩子做的事来不及做,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希望孩子以后能成为一个乐观、向上的人。”

    2012年,志愿者们从网上得知,四川大凉山有一群孩子,生活学习条件都很艰苦。志愿者们自发组织起来,与那里的孩子结成帮扶对象,捐款捐物。一年后,孩子给帮助自己的志愿者寄来了一封信,稚嫩的语言倾诉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2009年,志愿者带着北京明圆学校的30多名学生走进航天城;2010年,志愿者走进唐家岭打工子弟学校兴旺小学;2011年,志愿者走进北京大兴区“希望之家”,为那里的孤残弃婴送去了近3万元的爱心物资。自2012年起,志愿者与北京振兴小学建立长期帮扶关系,并于今年3月5日,在此建立了我国首个航天科普教育志愿服务辅导站。

    八院149厂:10年守护,共育青苗

    据不完全统计,八院149厂的青年志愿者累计组织3000余人次慰问关爱脑瘫儿童活动,航天人与致康园“携手撑起一片蓝天”。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飞船实现了两人多天的载人航天飞行,中国航天人再次铸造了航天事业的新辉煌。

    任务结束后,返回上海的部分试验队员听说了吕舜玲老人为脑瘫儿童创办致康园的感人故事。他们很快联系上海市委徐汇区致康园,送去了神舟六号飞船模型和一批生活用品,与致康园签订结对帮扶协议。自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149厂的年轻人,与一群特殊的孩子结下不解之缘。

    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志愿者无论如何也不忍心把这些孩子和脑瘫联系在一起。尽管脑瘫的发生概率为千分之一,但一旦发生在哪个家庭,对这个家来说几乎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在这里,孩子们的座位都是特制的,中间有一根小柱子。他们的腿上都打着绷带,坐着的时候腿绑在凳子上,有的孩子甚至腰部也要绑,严重的就只能躺着。从孩子们渴望的眼神中,能看出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是多么向往,然而现实又多么无奈。

    在致康园的客厅里,至今还保存着航天人赠送的一幅牌匾“携手撑起一片蓝天”。致康园的行政助理说,当初他们去裱框的时候,突遇大雨,这幅字被淋湿了,特别是左下角损坏比较严重。但是吕院长对此并不在意,还让他们把牌匾挂在客厅最醒目的位置。院长说,一看到那幅字就有一种信心,继续把这个事业做下去的信心。

    10年来,149厂坚持对致康园进行资助,累计组织3000余人次赴致康园进行慰问关爱。

    与致康园结对帮扶的10年来,149厂还连续9年主办“情系澜沧江”活动,让云南边远地区的困难学生有机会到上海开阔眼界;多年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陪伴孤独老人,提供社区义务服务,共建“香樟家园”“东风15分钟服务圈”;向社区学校、中小学普及航天知识;积极筹划主题义卖、募捐活动等……学雷锋志愿服务在149厂中已经蔚然成风。

    四院:帮助脱贫致富,还要点亮未来

    从娃娃抓起,把“航天梦”种在大山里、生出枝芽来、开出花朵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青年志愿者有个信念——要通过打造“航天启蒙,智慧圆梦”的“智”愿行动,把“航天梦”种在大山里,让更多的孩子看到山那边的无限可能。

    这里的“大山里”指的是地处秦岭巴山的洋县,该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与其对口扶贫的过程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坚持“拔穷根”“补短板”“造血液”的帮扶模式,通过10多年的努力,一改洋县贫困地区的“旧样貌”,近3.1万名群众脱贫致富。

    为拉近航天知识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四院青年志愿者独创了“1+1”航天微课堂,用一场互动讲解和一次亲身实践,对深奥难懂的航天知识进行重新包装。精选的讲解材料配合图文并茂的科普展板,让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现场互动热烈。

    对孩子们来说,这些青年志愿者已然如家人一般。哥哥姐姐所讲的每一个有关梦想的故事,所带来的每一本书籍,还有素未相识的人们通过捐赠衣物、文具用品等表达出的深深祝福,都让他们对山那边的世界充满好奇与渴望。

本报记者 黄丹羽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03月09日 07 版

谁的青春不迷茫 拨云见日有良方
张显卓:放下架子和青年打成一片
北京北新桥街道成立青年志愿服务联盟
航天人践行雷锋精神“10年+”
公益之路 越走越宽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