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3月1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四季东钱湖

《 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3月11日   04 版)

    2000多年前,范蠡隐退后携西施避居东钱湖畔伏牛山下草耕商营的传说还在水面上飘荡,近现代宁波商帮的财富故事也离我们未远,如今,一种缓慢的生活方式又在东钱湖碧绿的湖面荡漾开来。

    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当日历翻到惊蛰这一天,万物都被轻轻的春风扰动,神奇地从苦寒天气的蛰伏中醒来。在浙江宁波东钱湖,最先被春风吹开的,是一幅绚烂的地毯。

    耀眼的黄紧挨着夺目的紫,点缀其间的则是一簇簇淡淡的粉。刚刚展开的地毯极其熨帖地铺在碧绿的水边,一针一线都由不同品种的郁金香织成。

    “国王的血”、“奥林匹克火炬”、“母女的吻”、“黑寡妇”等名贵郁金香品种铺满整个景区,在微风中摇曳。第五届东钱湖郁金香花节于3月5日在东钱湖水上乐园开幕。

    天气乍暖还寒,群山环抱的湖泊在花香中醒来。这持续一个月的花展,为东钱湖一年的热闹拉开序幕。而经过多年的蛰伏和潜心修炼,这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湖泊也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2月26日,2016年全国旅游规划发展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安排今年规划发展工作要点,并向包括浙江省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在内的17家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授牌。春天,新的起点,出现在东钱湖面前。

    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苏少敏表示,2001年开始建设东钱湖区时便把它定位为“打造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经过15年的努力,这里已成为集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初步建成湖泊型城市休闲综合体。

    “从资源角度来讲,东钱湖有山有水有村落,资源的整体性非常强;从文化层面来讲,我们对当地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对一些村落文化、家族文化、农耕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挖掘;还请到国内外顶级的专家对度假区每一次新型业态产品开发进行规划。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可以说是生态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管委会领导说,“而且随着全民旅游,度假区的淡旺季在淡化,现在东钱湖全年性的旅游都开展得比较好。”

    蛰伏

    在更多人的印象里,位于江南水乡的东钱湖是婉约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平日里如少年般清新脱俗的地方,也经历过寒冬的考验。

    1月下旬,受强寒潮影响,宁波气温持续走低。当寒冷的空气吹拂过东钱湖面,这个平日里清新如少年一般的地方也一夜间换了衣裳。

    寒冰包裹下,绿叶变成了一枚枚精美的翠玉,低矮的灌木则成了千姿百态的雕塑。尖尖的冰锥,胡子一样从枝条上垂了下来,原本绿莹莹的草地上,长出一个个圆溜溜的冰球。

    湖水拍打在变得白茫茫的岩石上,婉约的江南水乡多了一丝丝古朴而苍茫的味道。

    对于习惯于城市生活的人们来说,冰雪突访难免打乱日常生活,而对于这个位于宁波东南近郊的地方,寒风吹来的是一股并不常见的味道,甘甜,凌冽。

    自古以来,东钱湖便是浙东著名风景胜地,西晋著名学者陆云,在《答车茂安书》中称,鄮县“西有大湖,北有名山,南有林泽,东临巨海”。鄮县就是宁波。可见,早在晋朝时,东钱湖已经成为一个大湖。唐天宝年间,陆南金出任鄮县令,将湖西北部几个山间缺口,筑堤连接,形成了人工湖泊。

    历史的沧桑,留下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众多具有较高历史及艺术价值的文化历史遗存散布在东钱湖景区内。据不完全统计,景区内现存文物古迹1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2处。

    我国是全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文物很多。在中华大地上,此起彼伏的王朝都有大量遗存,而南宋王朝遗存却很少。但在东钱湖,发现的南宋石刻规模之大、数量之多、雕刻之精、分布之集中、保存之完美在中国尚属唯一。

    屡次上书朝廷为岳飞申冤的南宋宰相史浩就是东钱湖人,自他开始史氏家族“一门三宰相,四世两封王”。史家留下的墓道石刻填补了我国自秦汉以来墓道石刻的空白,极具历史价值。

    史浩之母叶氏笃信佛教,信奉观音,久有去南海普陀山朝山进香的愿望,因年老失明,跨洋过海十分不便。史浩便召集名匠在此凿洞,建立观音道场。洞成,迎母上船,帆船在东钱湖中漂泊,听涛声风啸,恰似在海中航行。三日后登霞屿,又谎报到了“南海佛国”普陀山,了却了老母亲一大心愿,从此也就有了“小普陀”之说。史浩此举的孝道为人称道,霞屿禅寺因而得了“霞屿孝天下,福慧满人间”的赞誉。如今,这座禅寺也被人称为小普陀。

    岁月的痕迹一层一层慢慢在东钱湖面上铺垫开来,为这片水面增添了韵味。但是对于灵气十足的东钱湖来说,沉重的历史包袱也让她不得不进入多年的蛰伏时期。

    1951年至1976年,当地政府多次整治东钱湖,发动数以千计人力,投入巨资、清除葑草,全面修理湖塘、堰坝、矸闸,清理湖界,大大增加了东钱湖的蓄水量。现在的东钱湖以大著称,面积是西湖的3.5倍,植被种类达300多。

    但是,有太多的东西需要这片辽阔的水域承载。湖岸人家的生活随水铺开,母亲在湖边洗衣服、洗菜,父亲在湖里养鱼养虾。在追求“蛋白质”的年代,渔民们对产量的渴望与日俱增。各种饲料像黑工厂的调味料一样疯狂加入湖底的“大锅”中,鱼多了,水质却差了。

    10多年前,东钱湖渔民口中就流传着“钱湖水竿打竿,一脚踩在淤泥滩”的笑谈。由于各种原因,东钱湖底泥的营养盐含量明显偏高,湖水总磷、总氮、石油类指标超标率较高,富营养化趋势十分明显。湖内水生植物分布面积仅为1%;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单一,软体动物种类少、形体小……

    从湖泊生态系统的特征推断,东钱湖正处于中年湖泊向老年湖泊转变的阶段。这个时候,东钱湖的冬天才真的到来了。

    春风

    很少有人记得,第一块冰从何时开始消融,人们大都在抬头的那一瞬,才蓦然发现春天已经来临。当东钱湖下定决心要甩掉历史的包袱,进入春天的号角也就吹响了。

    湖边的柳树早已抖落满身的冰渣换上绿装,低垂在水汽氤氲的湖面,香甜的空气在整个湖区飘荡。

    色彩再斑斓的郁金香,也不能代表整个春天。纯白似雪,清幽如兰的香雪兰,花形奇特、素雅醒目的洋水仙,以及像毛线团一样毛绒绒的花葱,都在花博园竞相绽放。就连出身并不怎么名贵的娇小野花,也能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找到跻身地。在不易察觉的湖面上,都铺满了绿色的荇菜和黄色的小花。

    其实如果仔细梳理,人们就会发现,扰动东钱湖的春风,在十多年前就已经悄悄吹过。

    2001年,宁波市开始在东钱湖大做文章,“目标就是要建设一流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此,设立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由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行使县级政府的行政管理权限。“一区三基地”的目标定位随之形成:国家级生态型旅游度假区、长三角著名的休闲度假基地、华东地区重要的国际会议基地和国际性的高端总部基地。

    几年后,浙江省人大批准《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条例》,明确了东钱湖的法律地位,解决了执法依据等问题;2013年,宁波市政府颁布《东钱湖水域管理办法》,对保护水质、规范水上秩序、科学利用水域资源做出规定。

    除法规政策层面,东钱湖还拿出具体方案,针对公共空间较多、地形建筑复杂的状况,采取“分片”与“驻点”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公园、绿化、河道、湿地、山林管理的网格化。

    当发展的大幕拉开,规划必然是吹来的第一缕风。东钱湖管委会通过招标,请来由美国易道公司牵头的规划团队,为湖区新城制定了“现代本土风格、水岸休闲生活”为理念的规划,由荷兰NITA公司设计东钱湖南岸线规划。

    不仅在湖面治理上,整个湖区的发展,也有详尽的规划。管委会编制的规划体系实现全方位、全覆盖,从“分片”的新城建设规划、老镇改造规划、乡村发展规划、岸线保护规划到“连线”的旅游交通规划,共159项。这几年来,仅仅规划一项,累计投入接近1亿元,“每年都持续投入五六百万元”。这样的规划甚至“规划细致到每个村庄的色彩、湖面山体的色彩都有严格的限定。”

    规划的春风吹来的轻盈色彩填满了东钱湖,厚重的历史景观也变得充满了灵性。

    刚出土时残破不堪,沾满青苔的石像被修复一新,搬进了南宋石刻公园。公园在尊重历史的同时,将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融合其中,青葱的林木、石块都被保留,顺应自然地形成肌理,生长其间,绿色的草地上源源不断的新生命和古朴石刻里孕育千百年的厚重积淀,在公园里交相辉映。

    土地上刚刚钻出来的郁金香或许不久会谢幕,但春天来了,旺盛的生命总是能找到出土的缝隙。

    灿烂

    春天破土的嫩芽在火热的气氛中持续生长,沉寂了千年的东钱湖不知不觉间热闹起来。政策的春风持续的吹,东钱湖也进入了自己火热建设的年代。

    很多年前的东钱湖,每当夜色朦胧之时,渔火闪烁、渔歌唱晚,这样的“殷湾渔火”是“钱湖十景”之一。而为了保证水质治理的效果,管委会用了三四年的时间,把湖面网箱养殖全部清理完,渔民全部上岸。关停拆除沿湖60多家高污染、低效益、小规模企业,拆除8万平方米厂房。湖区的18个行政村,有10个被整体搬迁。

    经过严格的治理,东钱湖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均全部达标。水质提升至总体三类、局部二类,成为全国城市湖泊治理的典范。森林覆盖率93%,PM2.5值优于国家一级标准,负氧离子含量平均超过1850个/cm3 ,全年空气优良天数占比98%。

    现在的度假区,绿水绕青山,72溪流注,81岭环绕。广阔的湖面上,白色的帆船,豪华的游艇不时飘过,点缀于粼粼碧水之上。放风筝的孩子、野餐的少男少女、拍婚纱照的情侣、看风景的人们也成了风景的一部分。

    位于湖区东南的福泉山坐拥茶园4000亩,景区内山峦起伏,溪水潺潺。以茶树为主的山顶植被为福泉山裹上绿色长袍。

    “晴天遍地雾,雨天满山云”。炎炎烈日在这里常常隐匿踪迹,游人如织,却都能在一杯热茶和满眼绿色中把脚步放慢。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到要“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

    而在东钱湖,旅游的热情早已开始汹涌。2014年,东钱湖区游客量达116万人/天,其中外省游客占51%;旅游总收入28亿元。

    收获

    秋天是收获的日子,对于东钱湖来说也不例外。经过政策春风的铺垫,夏日般火热的建设,东钱湖迎来了自己的“大丰收”。

    如今的东钱湖,十里四乡的村庄变成了飘溢着书香、果香、菜香、花香的“十里四香”。一水的灰白色建筑从村庄的泥土中生长出来,花草环绕、清新淡雅。

    被城市里的钢筋水泥束缚久了的人们,偷得一点空闲,在这里的菜园,租了一小块地方,种上自己喜欢的蔬菜,到了秋天自己弯下腰去采摘,闻一闻泥土的味道。

    不大的菜园被一垄垄品种各异的蔬菜染得五颜六色。每一种色彩或许不足以承载生活的重量,但足以承载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想象和体验。

    15年的建设,也随着这些颜色的绽放而迎来自己的丰收。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牌匾只是东钱湖收获的成果之一。在这个传统的渔村,管委会用旅游的理念来经营农业。曾经在十里四乡耕作的农民,如今转型成“十里四香”的“园丁”,每月固定的工资性收入就超过1600元,而他的工作就是向那些“假日农民”传授种植技巧。

    “十里四香”的开发,推动了包括洋山村、东村、西村、绿野村在内的4个经济比较落后的村子的发展。2007年几个村子的人均年收入只有五六千元,现在,一些建了农家乐的餐馆,每家年营业额可达3万~5万元。农村最终与东钱湖旅游度假区融为一体,使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与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保持同步。

    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全区工作会议上,管委会领导表示,2016年“后国家级”时代来临,以全域旅游化、特色城镇化、新型产业化、管理智慧化为主方向,东钱湖将全面实施“品质提升年”行动,加快打造国际化的生态型、文化型旅游度假区。

    (时日)

四季东钱湖
东钱湖的“国家级”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