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4月0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茉茉宫

谁规定朋友圈只有“晒与点赞”?

《 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4月01日   11 版)

    微课群里老师讲课,讲到了从来不会好好说话的心理学家拉康 :“我们看到的世界,仅仅是我们可以看到的那个世界;而世界本来的样子,本来就存在于三个不同的层面——它本来的样子,我们能够感受到的样子,我们可以用语言去交流它的样子。”

    呵呵,什么鬼?我也只能说大概懂了,所以还是直接举例子吧。

    同样是生病,因为我是独生女,从小就看着母亲即便身体不适,也要强忍着病痛照顾一家老小。所以我很天然地认为,对一个病人来说,最好的安慰,就是替他处理好生活中的大小事,让他可以安心地躺在床上睡觉。然而,对我老公来说,生病,恰恰是他可以光明正大地享受被人围绕,被大家嘘寒问暖的好时机——毕竟,他来自一个拥有6个孩子的大家庭,妈妈忙起来的时候,常常连老大老二的名字都会说错。

    你能想象我们为此发生过多少不愉快吗?

    结婚十几年来,无论是他生病还是我生病,我们常常会把对方和自己同时搞得气鼓鼓的——我经常会习惯性地赶着他去卧室里休息,然后特意替他关好房门,再提醒家里的两个熊孩子不可以吵爸爸;而他在我不幸病倒的时候,表达爱心的方式则是放任家里变成一个垃圾场,然后每隔两个小时就要转到我的身边,再问一遍:“好一点了吗?跟今天早上比起来有没有好一点点呀?”

    我不止一次发过火——你是不是要强迫我好起来?难道我自己不想好吗?这个家等我死了是不是就完蛋了呢?——嗯,就是这样,他觉得是在表达关心,而我却感受到控制和要求。同样,当我努力把所有的辛劳都挡在他的卧室之外,屋里躺着的这个人,却陷在我们不跟他玩的伤心之中。

    大概我们所谓的人生,就是一个误会接着又一个误会。这样的一个视角,用来理解我们今天谁都离不了的朋友圈也一样很好用。

    我还记得,这个社交工具刚刚问世的时候,很多媒体都在做同一个选题,大张旗鼓地谈论 “晒出来的生活”对我们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功能到底是利是弊。然后很多人就被洗脑了,甚至好不容易在春天里出去玩了一圈,回来都不好意思把照片发到朋友圈——因为怕被人骂 “晒什么晒,有什么了不起?”

    幸好我有一个特别聪明的好朋友,她就没上当。她用超级灵光的大脑,一下子就点破了上述问题的无聊之处。她说:“有谁规定朋友圈只有羡慕嫉妒恨和‘晒与点赞’了?北京那么大,交通这么烂,停车位永远特别紧张,朋友们想见个面,分享一下彼此的近况,真的是很需要意志力的一件事。所以我们才会那么喜欢朋友圈,喜欢它可以方便我们随时随地抽个空,看看朋友们最近都在做些什么?有没有可能互相‘调戏’一下,玩一玩。”

    对啊,本来我就不相信自己的朋友圈中,只有肤浅的晒和腹黑的嫉羡。按照这个思路,我仔细回想了一下我们这几个好闺蜜,这几年赖在家养娃的好日子,每天泡在朋友圈的最大目的,就是瞪大了眼睛盯着其他人更新,以便及时求得私家菜谱、烘焙秘方和万能的淘宝链接。以上这些,统统都得感谢亲爱的朋友圈,不是吗?

    所以,套用拉康的神总结,我们只能看见自己想要看见的世界,同样的,也只能在“朋友圈”中看见自己虚构出来的朋友圈。晒或不晒?谁用了多大气力修图?别人的问候是不是发自真心?这些问题,我们永远都无法找到一个所谓“真实”的答案。相信是一种能力,而非个人可以选择的意愿。愿你我的朋友圈中,都有可以相信他“并非在晒”的好朋友。

我们迫不及待陷入庸俗,但总还要证明精神世界的丰腴
谁规定朋友圈只有“晒与点赞”?
接纳失眠,也接纳自己
怎么就到了全民老公的地步
输得起的人才等得起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