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4月22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骑得越远,越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斌斌姑娘 《 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4月22日   11 版)

    龙哥最初爱上骑行是有明确目的的。在一个男女比例悬殊的理工科大学,指望在学校认识妹子,就像暗物质粒子一样无迹可寻。终于有一天,他得到前辈指点,斥巨资买了一辆山地车,加入了一个骑行协会。

    周末空闲时间,龙哥就跟着一群车友,徜徉在京郊的好山好水之间。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他结识了圈中一个姑娘。革命友谊开始于妹子的车坏在半路那天,爱情在不久后也降临了。只是从此,那辆山地车就被冷落在了宿舍,被室友称为价值最高的“不动产”。

    毕业季也是分手季,龙哥未能幸免。爱情失意、工作也不顺的他决定重新上车,从成都骑行到拉萨。他没敢告诉父母,而老师、同学对他唯一的要求是“活着回来”。

    骑行往往和“穷游”分不开。在路上,龙哥遇到了瘦削内向的阿宝——他从广州某大学毕业,一年内辞职两次去旅行;遇到了两个90后女孩,她们高考刚结束就背着包徒步旅行;在海拔5008米的东达山半山腰,他遇到两个20多岁的小伙子,他们在这里的客栈当义工,能炒出一手好菜。

    那次,龙哥不仅“活着回来”了,生活也重新走上正轨。这些旅途中的人和事都是小插曲,他们让龙哥“在陌生的地方更好地认识自己”。萍水相逢的骑行者,也通过网络继续保持联系。

    在豆瓣小组,骑行是分派别的。一般以骑行区域为分类原则,比如“环青海湖骑行”“骑行川藏线”“骑行新藏公路”“环海南岛骑行”“骑行北京”“骑行上海”“骑行成都”等小组,每一个都有数千人参与。而最大的无差别组织“单车部落”则集结了近2.6万个“蹬车的”。

    骑行最吸引人的噱头当属艳遇。龙哥得知,车队中的一名大学生成为此行最大的赢家——他一路上依靠短信、微信远程“撩妹”,一到拉萨就卖掉自行车,直接飞回北京去见新晋女友——可怜的自行车,总是在事成之后被残忍抛弃。

    骑行者标榜的是探索渺无人迹的荒原和挑战身体的极限,同时,思考人生也成为必备的要素。“单车部落”中有一个热门帖,作者“传叔”早在 2011年就骑行横穿中国,从南京到喀什,全程8000多公里。一路上,他总爱留点儿小感悟。比如,当你们骑车的时候,你们在想些什么?“传叔”的答案颇有深意:“新路走不通时,你就会回到老路上,这是惯性,人们总是偏向走一条容易点的路、熟悉的路。”

    骑得越远,越能看到更大的世界。传叔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有很多,其中之一是:我们在关注AI和人类在棋盘上的比拼,而一省之内的偏远山区,有些人看到计算器以为这就是计算机。”

    有人觉得骑车去一趟拉萨意义重大,这大可不必。毕竟,连攀登珠峰都成了有着完整产业链的商业娱乐活动。骑行的危险系数显然更低一些。有热心网友指点了一个“自行车旅行指南之民工车族版”,简而言之,装备都是浮云,带好地图食物药品,设计好路线,穿戴整齐,就可以慢慢上道。

    这位姓名不详的作者提醒:修车装备实在太沉,但如果路况差、人烟稀少或者你是修车爱好者,那多背些倒也无妨;如果同行有女生,还用我说,好好学技术吧!

    他说,自己见过最便宜的自行车,是一辆30元的旧车,没有刹车,车主骑了至少1000公里。“见到他时,他正用‘脚刹’控制车子从海拔4000米的高山上冲下来。”而让他印象最深的是,见到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骑着三轮车,带着他快100岁的老母亲长途旅行。

路权之争:是非评断只因为身份的改变
最高级的性感
骑得越远,越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绘文字:一张笑脸的N种解读
何时开始,发朋友圈成了一件谨小慎微的事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