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04月25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首个“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举办

“让更多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来接棒”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4月25日   01 版)

    4月24日,中国迎来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航天日。

    今天,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主办的“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现场,15个国家航天机构的负责人和驻华使馆大使到场道贺。

    这些人的出席,与其说是在庆祝一个节日,不如说是在见证一场仪式,一场中国航天精神传承和老中青三代航天人接棒的仪式。

    87岁高龄的“两弹一星”功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励获得者孙家栋院士,是现场最为年长的航天人,但他却不以老自居:“老了,要让更多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来接棒。”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升空——这也是“中国航天日”的由来。这颗卫星的总设计师正是孙家栋。

    尽管已经过去整整46年,但孙家栋说,那时实验室里青年科技人员通宵工作的情景,至今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都在憋着一股劲,从零学起,边学边干,一干就是一个昼夜,直到卫星成功发射。”听完孙家栋讲的这些老故事,场上百余名大学生一起热烈鼓掌。

    孙家栋说,如今,“中国航天日”的设立,让我们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航天强国的号角已经嘹亮地吹响,“希望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和青少年朋友们传承和发扬航天精神,当好航天事业的接班人”。

    紧接着孙家栋发言的,是中年科技工作者代表、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他一开口就提到,刚才聆听孙家栋院士的讲话,再次重温了老一辈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航天精神,而他作为中年航天人代表,肩负责任更多,唯有继承发扬航天精神,努力完成任务,方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备受关注的“嫦娥五号”就出自胡浩的团队。在中国航天60年的历史上,有三大里程碑,其中一大里程碑就是随着嫦娥一号成功撞月,我国开启奔月乃至深空探测的梦想。按照“绕、落、回”三部曲的设计,探月工程三期计划2017年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届时将首次为国人带回来自月球的“礼物”。

    “灿烂星空,寄托着美好的梦想和希望,探索宇宙凝聚起巨大的智慧和力量。”当天,胡浩也向年轻人发出了接力的邀请,“热切欢迎广大青少年朋友,加入到航天队伍中来,施展才华,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接力棒”交给了青年。当天代表青年发言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学生戚亚群。

    从中学时期关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飞船所构成的航天印象,到如今成为一名航天专业的直博生,戚亚群对航天精神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也对要从老一辈航天人手中接过的重担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当着孙家栋、胡浩等前辈的面,这位未来的航天人说:“我们准备好了!” 

    本报北京4月24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04月25日 01 版

追“星”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攀科技高峰
团中央召开书记处扩大会议
2016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选活动结果揭晓
五省份百县团组织开展青少年增绿减霾共同行动
“让更多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来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