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05月0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判决书“遗忘”的14年,积满多少渎职尘埃

李晓亮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5月04日   02 版)

    刑事案十四年无人问,司法书都积满灰尘吧?到底多少失责渎职到底多少正义受损,到底如何修复人心,重树法律威信?好像无人关心。


    现实中的故事,永远不缺“魔幻”题材。很多故事走向,完全不按套路。剧情离奇,脑洞大到让人咋舌的地步。比如,仅司法执法领域,去年就有一堪称经典“妇仇之路”的“农妇缉凶”故事,让人读完,心情久难平复。如若看过这个新闻,相信难以忘记“河南农妇李桂英”这个传奇名字。一个农妇,为了为亡夫讨个公道,独力追凶十七年。硬是十七年间,寻遍十多个省份,几乎凭一己之力,最终追踪到五名嫌犯中四人踪迹。

    一人之力,孤军奋战,追到天涯海角,也要将杀夫仇人绳之以法,贯彻自己心中的“正义”。这是发生在法治社会的现实,传奇色彩褪尽,泛起的只有司法救济不力,甚至执法渎职懈怠的苦涩余味儿。本以为这就是最奇葩最挑战想象的现实案例,直到读到下面这则《一份14年“忘记”宣读的判决书》新闻。这个简化成一句,剧情梗概就是“警察刑讯打死嫌犯获刑,14年未被收监反当上村支书”。(《华商报》5月3日)

    永远有挑战你想象的剧情出现:李桂英之所以17年追凶,是因为不知道凶在何方。但这个“忘记”宣读并执行且一“忘”十四年的判决书故事则不然。

    19年前,陕西泾阳县公安局桥底派出所5名民警和2名临时工,将一个涉嫌偷羊的男子刑讯打死后,派出所除了教导员外,其他人员全被追责。4年间,案件经过两级3个法院5次判决(裁定),被告人从实刑改为缓刑,后又从缓刑改为实刑。6名被告人(一名联防队员在逃)分别被判处3至7年有期徒刑。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从再审判决作出的2001年11月至2015年12月,14年中,两名分别被判4年和3年有期徒刑的警察,却一直未被收监。

    听起来很复杂,其实就是主要嫌犯当年代理所长王忠福,“立功心切”,包括副所长、民警、联防队员甚至临时工司机在内,整个派出所吊打两位涉嫌偷羊者,其中一位最终死亡。而至今正副所长仍未收监。

    案件并不复杂,复杂的是3个法院5次判决,且“中院在自己终审裁定后仅7天决定再审,在司法实践中罕见。很可能当时裁定可能遇到了某种干预”,而辩护律师甚至不敢出庭,因“以后还要在泾阳县混”。

    最终,十四年后蹊跷案发,同样诡异:王忠福哥哥质疑,14年中,从未见到办案人员找过,在弟弟王忠福事业如日中天时,却遭到了灭顶之灾(网络举报)。”言外之意,当村官后,“政敌”暗地使绊子。兴平当地司法部门也互相推诿,警方表示此前从未接法院要求逮捕令,认为“法院错误,不要强加到公安头上来,应‘谁的孩子谁来抱’”。还有人质疑检察院失察失职。

    总之,当地公检法的互相指摘,当年律师的忌惮,嫌犯十几年逍遥无人问,这些都不难推断当地司法乃至公权生态的现实图景。就没人站在死者家属角度,站在司法正义和社会公义角度来反思这种遗忘判决书带来的致命社会杀伤?刑事案十四年无人问,判决书都积满灰尘吧?到底多少失责渎职到底多少正义受损,到底如何修复人心,重树法律威信?好像无人关心。如果不是有人举报村支书,甚至就这么一直遗忘下去?这样的司法、权力和社会生态,想想都怕吧?

李晓亮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05月04日 02 版

建成办公大楼为什么不敢启用
现房发售制到底能不能降房价
判决书“遗忘”的14年,积满多少渎职尘埃
政府有责任保障廉价救命药供应
公务员不是就业首选,好事!
孙辈隔代赡养应有基本的责任认同
听你说
天价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