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5月09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这所村小生源在回流

通讯员 崔柳 林秀椿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强 《 来源:中青在线 》( 2016年05月09日   09 版)

    两年前,位于闽东山区的文峰小学只有4个年级26名学生,如今这所农村小学有了5个年级48名学生。在农村学龄儿童减少、青壮年劳力外出谋生的大背景下,不少农村小学面临生存发展的问题。那么,文峰小学又是如何逆袭的呢?

    2014年9月,当文峰小学的接力棒传到余根安手上时,这位年过半百的校长忧心忡忡,“就怕还没等到我退休,学校就被撤销了!”他的担心不无道理:全校6名教师,4个年级26名学生,操场破破烂烂,有的教室还漏雨……

    文峰小学所在的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虎贝镇文峰村是市级历史文化名村。宋末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学家陈普就出生在这个村,当年也曾在村里讲学,造就了一批理学人才,如今村里还保留有陈普祠堂。

    从2005年起,随着村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增多,许多学龄儿童也随父母到外地上学。学生外流严重,学校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条件每况愈下。在村民黄容铃印象中,20多年前他在文峰小学读一年级时,班上有62名同学,全校有300多名学生;到了读小学五年级时,班上只剩下36名同学,全校只有200多人。初为人父的黄容铃说,“不知道等我小孩长大后,这个经历了四代人的学校会不会还在!”

    在文峰小学任教近10年的黄秀香至今还记得刚来时的情景:操场杂草丛生,教学楼破旧不堪,下雨天还漏水。教师宿舍里,没有厨房、卫生间、浴室。“当时,最怕的就是夜间上厕所。”黄秀香回忆说,当时只有她和另外一名女教师,晚上上厕所要穿过没有路灯的学校操场,摸黑走到教学楼旁的公共厕所。“每次都要两人结伴同行”。

    文峰村是福建省第四批扶贫开发重点村。2014年4月,宁德师范学院教师龚梓兵作为省派驻村党员干部到文峰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在走家串户了解村情的过程中,村民们反映最多的就是教育问题。龚梓兵感觉“心里堵得慌”,“如果情况继续恶化下去,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没有生源,学校被村民自然抛弃,撤校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扶贫先扶智!”半年后,龚梓兵多方筹集了30多万元资金,对文峰小学的教学楼、操场、厕所及教师宿舍、厨房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修缮,校园面貌焕然一新。“硬件好了,老师就能安心教书,教学质量才有提高的可能!”

    为解决师资问题,宁德师范学院教育系每学期派出4名师范类学生到文峰小学顶岗实习。支教大学生的到来,既缓解了农村小学师资不足的困难,也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到了山村,让课堂焕发活力。“看见学生们充满求知欲的眼神,感觉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支教大学生李惠锦说。

    条件改善了,师资增强了,教学质量也在逐步提升。一些村民把送到镇上读书的孩子又转回家门口的学校上学。村民黄如泽说得很实在:“女儿从镇里回到村里读书,照顾起来方便,而且还省了一笔额外的租房费用。”听说宁德师范学院的顶岗实习教师教得活,又肯花心思,村民黄余水便把儿子带回村里上学。他表示,“只要教学质量有保证,我们家长就放心。”

    今年春节前夕,村民们自发捐款成立了“文峰小学教育基金”,专门用以支持学校的发展和奖励优秀师生。目前已募集3万元善款,为学校配备了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等生活用品和滑梯等设施。“最近用基金买了300册图书,乡贤们也捐了100册,学校很快就会有一个图书室。”文峰小学校长余根安介绍说。

    一年多的时间里,陆陆续续有20多名学生回流,令校长余根安“很欣慰”,他觉得“把学校发展成完小也只是时间问题”。

    “拯救村小,就是拯救日渐衰落的村落文化,更是延续在岁月长河中积淀的乡村文化”,在宁德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伊漪看来,保留农村小学很有必要,“不光要算看得见的经济账,更要算无形的文化传承账”。

家长VS老师:明争与暗斗
这所村小生源在回流
出国游,一门烧钱的“大学”必修课?
通知上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