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性格是人的内在素质,它极大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楚汉之争在一定意义上是性格之争。
刘邦乃一介布衣,在群雄中脱颖而出,夺得天下,开创了数百年的汉代基业,这在中国夏朝以来的历史上是难得的领袖。在秦末起义的群雄中,刘邦是惟一非贵族出身的将领,军事上他的团队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但他却能从弱至强,一步步地走向壮大。究其原因,应首先归功于他亦阳亦柔的太极性格。一方面以阴为主,以阳为辅,这在他处于劣势时给了他柔韧的毅力;一方面以阳为主,以阴为辅,这在他处于大势成趋时,给了他进取的魄力。鸿门宴上,他低三下四,尽显了自己性格的柔弱;项羽挟父相逼,他不为所动,展现了他性格强硬的一面;凯旋而归,他豪情万丈,大风起兮云飞扬,尽显他的博大胸襟;属下相劝之时,他从善如流,体现了性格中的明达聪慧。正因为他具备了上述性格特征,所以张良愿为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萧何愿为其镇后方、抚百姓、供粮饷;韩信愿为其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取……得人才、会用人才,纵观当时之群雄,能得天下者,舍刘邦其谁?
与刘邦相比,项羽的确具有更多的豪杰人物特征——个人能力卓越。他勇猛善战,不惧艰难,性格直爽,恩怨分明,爱护属下,讲究道义,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美誉,但他的这些性格特征皆被他的刚愎自用抹杀掉了。用电影《西楚霸王》中吕雉的一句经典台词来评价他恐怕最合适不过了:他是女人心中的男人,却不是可以得天下的男人。他没有刘邦的柔韧、冷静和果断,更没有刘邦的雄才大略。
在楚汉之争的初、中期,实际上刘邦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然而最终失败的却是项羽。他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性格的悲剧。
项羽性格刚愎自用,虽然他破釜沉舟,使百二秦关尽属楚,堪称一代豪杰,但仍属匹夫之勇。刚愎自用的性格决定了他鸿门宴上要失掉机会,关键时刻要失掉谋臣。他可以在战场上身先士卒,可以为士卒吮吸箭伤的脓汁,但他却不能慷慨地封赏将士。据史书记载,任命将领的大印都刻好了,他却把大印拿在手里,玩来玩去。把大印的棱角都磨光了,还是舍不得送人。他不能大胆地使用人才,更不善于使用人才,决定了楚汉之争的结局。垓下之围,项羽本可以东渡乌江,但他没有。他用自刎成就了豪杰的一生,同时也宣告了他事业的最终失败。
综上所述,楚汉之争,在一定意义上是性格之争。其实,现今社会中的许多竞争也同样是性格竞争。我们面临的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不同的机遇,是否能够抓住机遇,正确地把握机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性格。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人和事,能否与他人融洽相处决定于性格。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但性格是可以后天塑造的。每个人都希望拥有成功的事业幸福的生活,培养了良好的性格,这些梦想就会多一分实现的机会。(指导教师:江晖 何艳超)
高畅(河北唐山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