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05月1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影音书画

可听可见“暗物质”

兰天鸣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5月18日   11 版)

    即便看上20遍,也很难复述这部以“暗物质”为灵感来源的音像作品。

    整整5分45秒,画面中除了不断闪回的密集、混乱、时大时小的黑白雪花点和闪电图形,别无他物;背景音乐夹杂着机器运作的轰鸣声和人的低音呢喃声,各种杂音反复低回。 

    它的名字叫《静态宇宙》,由德国音像艺术双人组托拜厄斯·弗罗因德与瓦伦蒂娜·贝塞隆为观众呈现。“‘静态宇宙’是一场奔赴宇宙黑暗面的诗意旅行。”贝塞隆曾经这样对媒体解释,“过去,人们错误地认为整个宇宙都只由原子和次原子粒子组成,然而新研究已经证明了‘暗物质’的存在……据估计,暗物质占整个宇宙的27%,而正常物质只占到5%——那剩下的68%又都是些什么呢?”

    对暗物质的畅想,在艺术家指间化为浩渺且夹杂了纷乱细节的影像与乐章。 

    普通人对暗物质的直观认识多来自科幻作品:在电影《变形金刚3》中,机器人“禁闭”所驾驶的飞船就是由暗物质驱动进行星际航行的。在科幻小说《三体》里,暗物质是星系遭受高级外星文明攻击后的隐形残骸。

    现实中,暗物质包含的谜团要更多。它们不发出任何光和电磁辐射,目前只能通过引力产生的效应才能得知其存在。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曾对暗物质有个简洁的解释:“我们能看见的物质的总量,不足以把正在旋转的星系抓到一起。如果不是存在某种暗物质的话,我们的星系将会飞散开去。”

    尽管可能“统治”着大部分的宇宙,可人类愣是找不着这些“隐形”的大多数。

    在创作者贝塞隆和弗罗因德眼中,这部作品恰恰暗合了暗物质的这些特点:看不见、摸不着、测不到,却具有莫名的吸引力。

    为了实现这种效果,弗罗因德决定放弃常规的制作方式,选择即兴创作。他在《静态宇宙》的介绍中写道:“这是‘一次性’的作品,是‘偶然’的,就像没人能预料暗物质的样子一样。”

    录音棚里,音响设备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犹如藤蔓植物的音频线“四处丛生”,弗罗因德轻柔地摆弄着各种设备,如抚摸婴儿一般,一按一扭间,“暗物质”发出的声音慢慢地溢了出来。

    曾有科学家把暗物质比作宇宙中的“雾霾”,地球是在“雾霾”中行驶的汽车,“雾霾”颗粒撞击汽车就会发出“响声”。

    而弗罗因德的创作正是将这种“响声”放大,模仿飞行器在宇宙中与暗物质摩擦的机械轰鸣声和各种交错的杂音,并且尽可能加入更多种类的声音,人类的嗓音也是其中的一种。

    相较只需依赖艺术家感性理解的音频创作,画面才更让人头疼。因为暗物质不发光,不与电磁波作用,几乎没法用语句形容清楚。该如何用有形的画面表现无形的暗物质?

    贝塞隆压根儿就没想过要把“暗物质”搬上屏幕,她打算把鉴赏者直接“扔去宇宙”。

    《静态宇宙》画面中反复出现的雪花点,取材于成百上千张的宇宙星云图。贝塞隆将精心挑选的星云光谱图,黑白处理后输入进VDMX视频软件中,依赖电子技术,随机形成了恒星、行星、彗星和卫星光谱的“俏皮”互动。而剪辑也完全由“音乐浪潮”定义,契合音频波形自动选取剪辑点。

    在她眼中,画面中忽大忽小、不断切换的雪花点,犹如宇宙星云,又或像细胞或者微生物,不断的分裂合并,营造出类似暗物质的吸引和暗能量扩张的不稳定感,让鉴赏者感觉置身于浩瀚的宇宙,正进行一场漫长宇宙“漂流”。

    “希望通过宇宙的直观视觉成像来表现生命不断演化的各个阶段,借此使人们对于宇宙如何运作、人类在宇宙间的地位有更深入的理解。”贝塞隆说。

    未必人人都能理解艺术家与宇宙擦出的这点儿火花。有位科学发烧友把包含这个作品的专辑买了回去,听完之后就在该购物网上留下了一个不客气的评价:骗子! 还有网友在他们个人网站上留言说,这种先锋创作看不到两位德国艺术家的诚意,看完后依然不知道暗物质什么样。甚至有人吐槽,看完后自己密集恐惧症就犯了。

    贝塞隆回击说:过度追求暗物质的可视化,不过是在表明人类作为一个物种自身不断发展的自我意识的权利。充满色彩和细节的画面,只会让我们遗忘它们的本来面目。

    “科学让我们认识到什么是有可能在宇宙中的。可最终它们以何种方式进入我们的生活,得由艺术来决定。”她说。

兰天鸣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05月18日 11 版

放生还是放死
可听可见“暗物质”
星期三有富特文格勒的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