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5月20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明明就是感动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5月20日   09 版)

    【编者按】

    5月13日,中国青年报官方微博收到一封读者来信,一位高中教师询问本报5月10日母亲节专版中《妈妈会老,但你一直是少女》一文的“妈妈”究竟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因为她把文章推荐给自己高三的学生后,文章中的真情感动了学生们,他们想知道这位妈妈的更多细节。

    这篇文章是一位在母亲节当天举办婚礼的新娘写给自己母亲的家书。编辑部把读者的来信转交给了文章中的妈妈。这位妈妈看了读者来信后提笔给素未谋面的孩子们写了一封回信,和他们谈成长,谈高考背后的母爱。经双方同意,编辑部特刊登这两封信函,记录这些温暖读者的细节。

    【读者来信】

    对“正能量”的需求是成长的必须    

    一直以来,《中国青年报》是我们给学生选择时评阅读材料的重要来源。这一选择有着最为功利和实际的初衷:通过阅读高质量的文章,为高考语文尤其是写作储粮。刊登于青年话题、冰点人物、暖闻周刊等版面和栏目的一篇篇文章,贴近现实、带着新鲜的热度和鲜明特点,深受学生的欢迎。

    临近高考,我们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更加看重的是文章本身能带给学生多少启发和思考。初读《中国青年报》5月10日登的《妈妈会老,但你一直是少女》一文后,一种莫名的吸引和感动让我决定把这篇文章选入阅读材料印发给学生。

    没想到,同学们都觉得这篇文章是近期看过的关于“母亲”的最感人的一篇。感动源自文章的不煽情不做作,自然而真诚。几位学生跑到办公室,叽叽喳喳地问:文中的“妈妈”究竟是谁啊?

    学生们的好奇驱使我上网查找这位妈妈。查询未果后我只得求助中国青年报微博。编辑答复说,这位妈妈是位作家,叫熊莺。

    为什么我们想知道文章中的妈妈是谁?

    一直以来,“正能量”似乎只是个抽象的、具有鼓励作用的词。不可否认,泥沙俱下的生活给了现在的高中生各种各样的影响,而身处成长的敏感阶段,对“正能量”的需求是成长的必须。

    一位学生告诉我,看过《中国青年报》此前刊登的《小孙子掉出面包车风波后》,他对这件事释然了。之前他在网络上看到事发视频时,心中充满了对小孩家长的怨气,结合当下屡屡爆出儿童受伤害的新闻,他觉得情况糟透了。而通过这篇登在暖闻周刊上的文章,他了解到更多。用他的话来说,这篇文章将他“暖”了。

    还有学生将《黑丝带系不住暴力伤医裂痕》一文中“裂痕丛生的危墙摇摇欲坠,每个过路者都可能被落石砸中。我们还都得路过”这句话抄下来,说给了他启发。

    当我告诉学生这位妈妈是谁的时候,一位女同学眨眨眼问我,她是不是像《湍流卷不走的先生》中李佩先生那样的呢?我说熊莺可没有那么老,你怎么会想到李佩先生呢?她调皮地说是种感觉啦,老师。谢谢又帮我积累了一个不放弃梦想的素材。

    距高考还有20多天,看着她蹦跳着走向教室的背影,我想这就是90后,明明是感动,也不想承认,非要说自己仅仅是为了积累个素材。

    邹城一中 苏琳

    【“文章中母亲”的回信】

    生命中每有会意都是一次成长

    亲爱的小朋友,当你们眨着大眼去老师处追问文中的那个“母亲”时,远方的我,其实同样也在追问。追问爱女笛的书简,在什么地方打动你们:一个小孩对父母——绿叶对根的深情凝望?孩子关于爱的能力和表白的成功?还是新型家庭关系中的角色认同?

    我追问红尘纷扰之中,你们的身上至今仍拥有的人之初的那份好奇、童真与绵绵爱意。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父母的一桩心事。而我,差不多与笛一同在成长。

    1岁,笛将头埋进被角,整个身子暴露在外。她唤我们去找她。“心外无物”,那是孩子眼里的真实世界。而我们的先哲,费了许多心思,才得以醒悟。

    3岁,邻家小孩养的一对鹌鹑死了。三个小孩,一丝不苟地为小生灵举行了葬礼。生命是一场盛事,死也应有尊严。任何生命生物原本并无高低贵贱之别。没有“分别心”。

    生命中每有会意,都是一次成长。

    2006年,笛已是远在他乡某高校的学子。那个夜里,我给笛写信。因为天明,将是这个纤纤小女孩20岁的生日。20岁的女孩,我该告诉她什么?

    1000多年前,诸葛亮给他的爱子写下“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1年前,龙应台对她19岁的儿子安德列说,“歌德曾经这样说:‘向天空他追求最美的星辰,向地上他向往所有的欲望’。19岁,我觉得,正是天上星辰和地上欲望交织、甜美和痛苦混乱重叠的时候 。你的手足无措,亲爱的,我们都经验过。”

    那个夜里,我记得,我在键盘上,一字一句敲下:“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含德,譬如初婴,百毒不能伤,猛兽不能侵。那是天下母亲为她的血脉,筑的护生篱。

    一个小生命让你知道,人世间,好多你或许永远不会知道的东西。而人该如何成长,每一茎“根”当如何滋养它的叶脉,我们仿佛永远都在秉烛夜行中。

    赤子,除了洁净,善良、真诚、纤尘不染,还有对世事充满好奇、有憧憬有梦想的意思。“仅有阳光雨露食物,是养活不了我的,”这是我常跟笛相互“撒娇”的呢语。是我与笛共同成长的秘密,也是今天我回远方的你们这封信的初衷。心怀好奇、拥有梦想,对美好事物的敏感、憧憬与行动力,你们让我动容。

    今天的笛是十余年后的你们。再过十几天,你们就要高考了。每一位“你们”的身后的母亲,或许今夜正远远地望着你们用功的背影在出神。生活从来不乏美好,美好,如赤子一般的你们。

    遥祝高考顺利!

    熊莺

    2016年5月18日夜 成都

    (题目为编者所加)

爱的循环
70后“牧影人”康家聪:青春的电影不散场
明明就是感动
感谢在快时代慢下来精耕的工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