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05月30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MM创新孵化基地:和你一起“反正梦想”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崔丽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5月30日   07 版)

    5月26日,云南晴空丽日。昆明理工大学教学楼前操场上,控制工程专业研二学生马晨,轻轻转动按扭,一驾轻巧的无人机,精灵般旋转升空。

    这可不是一般的游戏机,而是有着超高技术含量的智慧无人机,它不仅可以对目标进行拍摄,更神奇的是,它如同长了一双眼睛,可以对目标加以识别、辨认。

    研制、开发这一高大上无人机技术的,是马晨和几个技术男组成的暗精灵(Dark Elves)项目组。他们未来的梦想是,将无人机与VR技术结合,即可由瞳孔控制无人机的航线,实现“所见即所飞”。

    梦想的种子,如精灵般在昆明理工大学飘荡。进入昆明理工大学创客空间,如同步入处处闪烁着奇思妙想的创意坊:这边暗精灵神秘莫测,那边Watch Me 高端智能;这边益口福有机鸡蛋新鲜上市,那边互联网+小滋生活有滋有味……

    这个由中国移动云南公司与昆明理工大学深度合作联合打造的“MM(Mobile Market)创新孵化基地”暨“昆工创客孵化器”,已成为大学生孵化梦想、创新创业的“梦工厂”。

    2015年,中国移动云南公司与昆明理工大学合作建设了1所MM创新孵化基地——MAK昆工创客孵化器,孵化器现有入驻企业(团队)28家(支),其中法人企业15家,创意团队13支,所有入驻单位均由孵化器提供包括电脑、桌椅等硬件设施,可以“拎包入住”。目前已有3支团队累计获得2100万元的融资支持,1支团队在中关村成功创业。

    创客空间的走廊里、墙壁上,“反正梦想”成为张贴画中的主题词。

    在昆明理工大学团委书记潘金军看来,创新项目带来的经济利益并不是创客孵化器追逐的主要目标,要通过校企联合运作、搭建平台,激发更多青年为实现梦想而付诸行动,付诸更多创造性、建设性的行动,要“有温度的孵化”。

    “反正梦想”是用青年人喜爱的语言和视角来看待孵化互联网+时代的梦想:反正要做梦,为何不做得更美好、更长久一点?反正是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对“MM创新孵化基地——MAK昆工创客孵化器”中的年轻人而言,反正梦想,已不仅仅是梦想,他们正一步步接近梦想的彼岸。

    小滋生活网是云南首个高校生活网平台,项目创始人王伍涛是昆明理工大学2012级学生,他和团队采用“O2O”互联网模式,引入云南地方特色产品,打造了线上消费,线下体验的大学生掌上超市。

    创业之初,王伍涛“心里很没底儿”。中国移动云南公司“MM创新孵化基地”为他们配备了导师,帮助团队搭建平台,连接资源,寻找优质的合作企业,“没想到,一步步真走出来了”。Watch Me 项目则将视野聚焦听力残障人士,开发了通过视觉和听觉转换解决聋哑人交流的智能手表,提供日常交流、警示提醒等功能,让他们的生活智能化、便捷化,使这些沉默的人群不被互联网+的时代列车落下。

    “MM创新孵化基地——MAK昆工创客孵化器”,为校企联合运作,共同服务、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打造了一个样板间,企业、学校找到了各自功能定位,联合发力。

    据中国移动云南公司互联网分公司创新孵化事业部经理陶宏义介绍,在MM创新孵化基地项目推进中,他们为大学生创客除了提供办公设备等硬件设施,还提供运营物业服务,包括入住、评审的流程等。帮助创业项目得到更多市场化和社会化投资机构的认知,并依托运营商资源平台,将创客互联网业务的传播嫁接到移动互联网业务营销体系中,使项目快速实现与用户对接。

    还没到中午时分,“昆工创客咖啡馆”里已是一片繁忙,在这里打工的学生,熟练地冲泡出一杯杯浓香的“创业咖啡”。有的同学,目不转睛盯着电脑,查找资料;有的同学,三三两两,讨论得热烈。

    这个飘着咖啡香的众创空间是云南农垦集团与中国移动云南公司在昆工校园合作共建的“咖啡场——MM创新孵化基地”。云南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雷瑞介绍说,这里采用前店(咖啡场)、后场(MM创新孵化基地)的运营模式,整合了“咖啡专业平台+文化平台+创新孵化平台”,构建全方位创业资讯平台和创业孵化平台。

    “咖啡场”众创空间充满了浓浓的创业氛围,这里定期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路演、沙龙培训、公共服务、资源对接等一条龙服务。

    雷瑞很看重与中国移动云南公司的合作模式,在她看来,“在创新创业环境中,运营商延伸了业务链条,成为创新创业的运营商和服务商。”

    目前,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农业大学4所高校的“咖啡场-MM创新孵化基地”已经投入使用。

    “MM创新孵化基地——MAK昆工创客孵化器”模式给了在校大学生难得的创业试水机会。赵大航、王子浩几个小伙伴共同创立的云南仓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过创新基地的孵化,公司开始为企业、个人进行形象设计的“私人定制”,他们设计的1000套校园名信片,已预售了600套。

    王子浩对创业的理解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创业并不是你有多努力、多勤奋就能达到目标,决定你的团队能走多远的,最终要靠你们的创造力、思考力。”更让他们珍惜的是,“在创新孵化基地中,不怕失败,这里的创业教育(KAB)鼓励你失败了总结经验教训。反正梦想,大不了重头再来。”

    MM创新孵化基地打上了鲜明的共青团印迹。2011年以来,共青团中央和中国移动联合组织了“百万青年创业计划”,涵盖全国2000多所院校,帮助了172万多名青年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在共青团云南省委的指导下,中国移动云南公司5年来在云南省38个高校建设了“MM创业就业基地”,举办了近200场孵化培训会,组建80个创业团队,为创新创业大潮中的大学生搭建了一起“反正梦想”的大舞台。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崔丽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05月30日 07 版

“黑金”由盛及衰 章丘“断腕”自救
一个老矿工最后的告别
MM创新孵化基地:和你一起“反正梦想”
一周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