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6月02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寻找汽车业的工匠精神

给车子“做脸”的人

南开大学 李劲然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6月02日   09 版)

    5月25日,由全国各大高校精英组成的中国青年报大学生记者团走进一汽-大众,参观了位于长春的汽车工厂和质保中心,以年轻学子的视角感受现代化制造体系,探寻工匠精神。


    所谓“货卖一层皮”,在这个被人戏称为“看脸”的时代,汽车的外形和内饰越来越成为消费者考量的重要因素。如果说10年前中国的中高级车主要瞄准公务商务车的制式“单位”属性,近年来车企无疑要更加细化来满足更多个性化的需求,商务、运动、精致、现代感与未来感,很多新兴的要求背后是更为巨大的差异化市场以及对于汽车形象设计的更高要求。

    一汽-大众总部的技术开发部里设有造型科,专门负责汽车形象设计的市场调研以及新款车型的外形和内饰设计。

    “我们的工作大体来说是先由设计组画图,科里的人讨论通过之后,由油泥模型组负责把平面图做成车模,最终这些车模要送到德国的大众总部接受评审,并且要和来自德国、意大利等其他国家的设计力量竞争。”模型组的小孔是一位制作车模的80后。

    “其实做车模是一个脑力活儿加体力活儿。”小孔介绍说,一个精密的汽车模型需要4个人合作两三个月才能完成,“跟玩具不一样,这个对于数据的精准度不能马虎,先做一个小一点的钢骨架,然后用泡沫和油泥铣削找齐”。

    像小孔一样的模型设计师需要大概3年才能“出徒”,之前要和师傅学,做一点杂活儿,但在积累的过程中要“用眼睛也要上心”。

    来自中国的设计元素并不是一开始就受到德国总部的重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造型科只被允许做一些诸如汽车引进后色彩调试之类“修修补补”的小活儿。直到几年前,一汽-大众的造型力量才真正参与到德国大众总部的设计研发过程中。

    在新一代宝来的形象设计中,送到德国总部的中国模型得到了认可,中方团队被邀请到德国与其他国家的设计师一起合作完成设计方案。在最终的设计方案中,中方团队的设计成果被部分采纳。

    但这并不是说一汽-大众的设计工作就没有了障碍。中国和德国基于文化差异、设计理念上的不同,使其在艺术语言上有所分歧。“德国喜欢简洁、精准的吸引力,而中国的偏好更加多元。”小孔觉得,要让中国设计被完全承认和接纳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

顿悟:原来一汽-大众是“处女座”
唯有科技不负时代之约
给车子“做脸”的人
嫁给“造车-育人”的一汽-大众
一汽-大众人的“大白精神”
生产线上的“智能生活”
从“直接工人”到“间接工人”
疾驰背后 是他们在保驾护航
如果一汽是摩天大楼 一汽-大众就是钢筋混凝土
如何一分钟组装完成一辆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