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由全国各大高校精英组成的中国青年报大学生记者团走进一汽-大众,参观了位于长春的汽车工厂和质保中心,以年轻学子的视角感受现代化制造体系,探寻工匠精神。
长春,东北三省的中心城市之一,其汽车工业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了不止两三代人。在这座城市面积十分之一的土地上所兴建的庞大汽车产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就让国人备感自豪。汽车城,是这座城市的人们赋予这片地区的名字。几乎长春每户人家,都与一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一汽,更是早已成为深入长春人灵魂的一个符号。
我在一汽-大众二厂总装车间的食堂里,与一位基层女工聊了许久。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的她,长得非常精致,决然不像传统意义上的车间工人。然而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她敏捷的思维和睿智的言谈。
“我很喜爱我的工作,虽然日复一日会显得很疲倦,但是我乐此不疲。”对她而言,每64秒下线一辆的大众汽车和每天上千辆的产量并不稀奇,她只是做好了每一个车间工人应该做的本职工作——拧好每一颗螺丝钉,安好每一张车门板。“厂商培养出来一位可以独立参加固定岗位工作的工人需要3个月,培养一位工人不容易,工人就应该对得起她所做的事”。
“有时候也会觉得烦,但是想到我所干的事业,竟然会创造出如此高度集成化的工业产品,就会有极大的荣誉感。看着一辆辆成品从产品线上驶下,那种感觉难以言表。”她一边地慢慢喝着碗里的玉米粥,一边缓缓说,“在一辆汽车冲压、焊装、总装的流程中,总装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我更是总装中的一小分子。但是我爱着这里,我把年轻献给了这里,这就足够了”。
当问及她的名字时,她拒绝了。“所有的一汽工人都与我一样”。
中国人民大学 冯竞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