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6月24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穷的不是年轻人而是旧人笨人和懒人

陶舜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6月24日   02 版)

    “青年变穷”的观点提出者主要引述了两组数据,国家统计局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月薪(2005年和2015年),北京大学课题的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起薪,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数据的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起薪。根据这两组数据,作者得出结论:2005年,大学毕业生月薪是城镇职工的104%;10年后的2015年,大学毕业生只有城镇职工月薪水平的83%,大学生相对来讲是变穷了!

    如果光从数据模型来解释,或许如此。可事实真是这样吗?不要忘了,数据经常会骗人。科学地讲,无论是谁提供的数据,都只能反映局部的事实,哪怕数据调研极其严谨无掺假,数据仍然只是现实的参考,更何况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有关部门的有些数据,早已无力吐槽。

    数据的真相有时还在数据之外,而这被掩藏的真相,如果不深入数据的生产机制,是无从发现的。举例说,上述数据只统计了上班族的月薪,可它既不能统计自主创业以及自由职业者的收入,更无法统计在职的公务员、业务员等特殊人群的灰色收入。比如,有些公务员工薪收入很一般,可福利分房会让他们的实际财产大幅增值。业务员的销售提成,通常都在10%上下。

    数据的采集往往挂一而漏万,且数据的解读更需要一套社会学统计方法,平均值只是很浅的一种解读。有关统计结果的分析,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以及离中趋势分析,都能更好地反映事实,而民众却总只是“被平均”。不仅统计局喜欢这么干,麻烦的是,知识人也喜欢这么干。统计若不公布其科学程序,得出来的数据其实只是一堆垃圾,危险在于,这些垃圾还会时不时被“科学”地用于社会病症的诊治。可无论从中医还是西医角度,如果把脉不准、血液指标测算不实,先不说会不会把人治死,至少都不能算是良医吧?

    就算数据准确无误,在讨论社会问题的时候,也要谨防“量化巫术化”。这是青年社会学研究者张天潘归纳的一个新词,指的是利用准确的数字,以“事实说话”,但是这里的准确和事实,其实是一种脱离现实,违背常识和大众认识的障眼法,自言自语却义正言辞,试图让所有人都要相信。

    在“青年变穷”论里,哪怕数据准确无误,至少也忽视了一个大的时代背景,那就是2005年的时候,找工作是毕业生的主潮,而在2015年“互联网+”强势来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新时尚,大学还没毕业就拿到创业融资的年轻人并不鲜见。社会上,开“滴滴”月入2万元的大有人在,淘宝店和微店的微商,其营业额很可能一点都不“微”。我的一个表妹,上大学期间在朋友圈卖面膜,也颇能补贴生活费。这些都是技术赋权时代的新福利。雷军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句话虽然表面夸张,却很好地说出了时代的真相。

    这个世界上最容易世袭的永远是权力和金钱这种硬通货,而这也常常引人吐槽“阶层固化了”,而技术在这里面撕开了一个大口。以大学毕业为界,受教育期间的教育不公理应严肃对待,权力的世袭更应警惕和严防,但金钱的世袭却是合理合法的,公民有自由支配财产的权利。像勤劳、勇敢、强壮、智慧和耐心这些东西,基本上没法世袭;像移动互联和芯片化的滚滚潮流,更可以因利乘便,而这些恰恰构成了自由竞争市场里面向上流动的力量。“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平行游动”一样,每天都在发生,何必大惊小怪。

    在今天这个时代,贫困的不是作为整体的“年轻人”,而是其中的旧人、笨人和懒人。

年轻人变得更穷了 真的吗
哭穷也是一种表达不安全感的方式
90后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房子让年轻人陷入梦想和远方的贫困中
穷的不是年轻人而是旧人笨人和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