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6月2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航天人怎么“看到”和“听到”长征七号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6月28日   11 版)

    6月25日晚,随着一道壮美的弧线划过天际,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成功飞天。不管是轰鸣之声,还是耀眼火焰,现场的人们都能听到或是看到,然而一旦火箭消失于大气层之中,耳朵和肉眼便不再灵光,这时,如何继续清晰地“听到”和“看到”火箭,则是摆在航天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以“听到”为例。

    火箭一路上天直奔太空,沿路上电磁环境复杂、杂散噪声信号众多。一旦有了信号干扰,地面接收到的信息查看起来就好像是观看一台布满 “雪花点”的电视机。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研人员称,火箭如何能清晰“说话”,将信息准确发送给地面,靠的就是“身体”里指甲盖大小的声表面波滤波器。

    这些神奇的“天语传音”者,出自航天科工的所属单位,让发射漏泄信号和杂波干扰音等“小魔兽”被关在“传送门”外,通讯信号清晰准确地传回地球——过滤掉各种干扰信号,发射场指控中心可以清晰接收准确信号,就像白色幕布播放的模糊影片一下子进化成了iMAX3D。

    声表面波滤波器的主要作用是过滤信号,因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等特点,在航天器系统的传输系统、通信分系统等关键部位中广泛应用。据介绍,航天科工承担了我国90%以上星用声表面波滤波器的研制任务,代表着国内该元器件研制的最高水平。

    记者了解到,其产品在百级超净环境下生产,最细线条仅相当于头发直径的二百分之一,操作需要在高倍显微镜下进行。出厂前,产品还要经过一系列严酷环境试验考核,通过检验才能交付用户。

    再说“看到”,主要靠我们所熟知的雷达。

    测量雷达主要用于运载火箭发射上升段的测量,为发射场指控中心实时提供火箭精确坐标信息和径向速度数据,一旦火箭飞行出现偏移轨道的状况,即刻就能发现,可谓火箭飞到哪里,雷达就像“眼睛”一样“看”到哪里,飞得怎么样,“眼睛”一看就知道。

    此次长征七号火箭发射,是海南发射场首次执行发射任务,也是此款国内最大规模的火箭首次飞行。航天科工的科研人员告诉记者,为了做好保障工作,针对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湿热多雨、台风影响频繁的特点,航天科工在雷达设计时对产品环境适应性进行了充分考虑,尽可能简化装备,对机箱进行封闭式设计,选择防腐蚀、防潮性能好的材料,最大程度提高装备环境适应性,提高产品可靠性。

    尽管此次任务是海南文昌发射场的首飞,但测量雷达其实已历经“百合”、“蝴蝶”、“威马逊”等多次强台风的考验,已先后圆满完成数十次飞行任务。

    在航天器各个分系统、零部件和元器件中,电源最难控制,因为其无法检测。

    记者了解到,对于电池而言,要检测就必须激活,而激活就意味着其寿命的完结。因此电池必须绝对可靠。此次任务中,航天科工电源研制团队为“长七”首飞研制配套了10种型号、22台锌银电池组。相比历次任务创新程度更高、技术难度更大。

    此外,航天科工研制的配电器、连接器和继电器产品,相当于火箭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电源传输、指令信息传递等都要依靠它们完成;用于连接火箭内的各种管路连接件,相当于管路系统的中枢纽,其密封性能优劣将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数以万计的高性能紧固件,以可靠的质量将各零(部)件连接成一个整体……

    航天科工的科研人员称,正是这些“法宝”,为长征七号火箭铸就一身“钢筋铁骨”。

回家的路有多难
揭秘长征七号火箭上的“神秘乘客”
我国空间实验室任务进度表披露
首个揭开神秘面纱的“数字火箭”
航天人怎么“看到”和“听到”长征七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