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一个物理系研究员的文章合辑,获得了第十届“文津图书奖”。和它一起获奖的还有《中国古代物质文化》《沈从文的后半生》《耶路撒冷三千年》……听上去风格似乎不太一致。作者万维钢要“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万维钢(笔名“同人于野”)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现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研究员,擅长用实验、数据来解读感性的事物。所谓理工科思维,涉及经济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物理等多门学科。世界那么大,却万万没想到,理工男早已看穿了一切。
比如,很多中学教师认为高考作文题是可以预测的,并在考前给学生押题,别说,还真押中过不少。难道出题的人没有自由意志吗?答案让人遗憾,万维钢说,其实我们都没有自由意志。
某搜索引擎曾基于“海量作文范文和搜索数据”,预测下一年高考作文题会出现在“时间的馈赠”“生命的多彩”等六个领域,并给出了“记忆”“未来”“成长”等关键词——可这不都是中学生作文的常用词吗?换句话说,用数据分析做预测的前提,是未来会继续落入的套路。如果像法国高考那样让你分析笛卡尔的著作,对有些学生来说很不公平。
所以,为了防止世界被破坏,尽管听上去像反派人物,套路还是这么好使。有人统计汪峰发行的9张专辑中117首歌曲的歌词,发现“爱”出现54次,“生命”出现50次,“碎”和“路”各37次,“哭”35次,“孤独”34次。这样的“套路”,依然让他娶了章子怡。
最近有一句网络流行语“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但一个名叫TV Tropes的网站要将套路进行到底。它把各种电影、电视剧、动画、小说和游戏中出现的剧情进行分析、识别、统计、归类,形成一个库函数。
干这个活儿的不是影评人,而是一群“极客”。在他们眼中,没有什么特立独行的作品,全是已有桥段的排列组合,简言之,全是套路。比如,你想在动作电影里加一段追逐戏,TV Tropes显示,一共有57种不同的桥段可供选择。
在科技面前,被人类视为“人之所以为人”的艺术,就这样被“庖丁解牛”。更不幸的消息是,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凯文·凯利(Kevin Kelly),在What Technology Wants(《科技想要什么》)一书中认为,人类对科技的控制力很小,人类的角色不是科技的主人,而是“科技的父母”,甚至是“科技的生殖器官”。
万维钢指出,人不能控制科技的证据之一,是一种科技如果到了“该出来”的时候,它就一定会出来,它会被好几个人同时发现,对,你杀了那个科学家也没用。
比如,贝尔发明了电话,但另一位发明家伊莱沙·格雷几乎同时试验成功,两人在同一天申请专利,贝尔仅仅早了两个小时。还有,达尔文和华莱士同时发现进化论,牛顿和莱布尼兹同时发现微积分……有人在1974年统计了1718个科学家,发现其中有62%的人曾经在研究中被别人抢了先。
万维钢说:“技术想要变得更高级,想要变得更无处不在,它有时候也想要帮助我们,但更重要的是,它想要独立地发展。你爱,或者不爱它,技术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作为人类,这个消息也许听上去有些沮丧。没关系,接下来,在《足球的统计》《喝一口的心理学与喝一瓶的心理学》《冤假错案的数学原理》《数学左右社会科学》《魔兽世界与中国的口碑动力学》等一系列文章中,科学将持续发挥强大的控制力,沮丧着、沮丧着,就习惯了。
科学家说,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你,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