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读了雷震老师发表在《中国青年报》第10版《师德建设年为何成了“折腾”教师年》一文,文章详尽描述基层教师在师德建设年活动中饱受折腾之苦,读之让人唏嘘不已。
笔者从教十年来,一些中小学中冠之以“年”或“月”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屡见不鲜,除雷震老师提到的师德建设年外,还有诸如教学质量提升年、学校常规管理提升月、心理健康教育月、教师有偿补课治理月……这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似乎成了一些教育行政领导常规的工作方法。这些教育活动因具有鲜明的运动色彩和特征,被基层教师称之为“一阵风治教”。
为何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热衷于“一阵风治教”呢?在笔者看来,这与教育行政领导错位政绩观有关。面对教育领域存在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某些教育领导短期化心态严重,急于取得见效快、看得见的治理成果,以此彰显自己高超的领导艺术和解决问题的坚定决心,所以“一阵风治教”得到青睐而屡屡受到“重用”。
此外,教育领域去行政化进展缓慢,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往往依赖于上级指令。在各种文件通知和行政要求面前,学校无所适从,只能就范,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一阵风治教”的泛滥。
其实“一阵风治教”很难在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每次运动的开展,往往是起于某些教育问题严重的时刻,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整治,问题会暂时收敛,常常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运动过后,有些教育问题会起死回生,继而故态复萌,从而形成问题严重、运动开始、问题收敛、运动结束、问题复发的周期性循环。接连不断的师德沦丧事件及其整理整顿,每年都要开展的“教师有偿补课整治月”就是这种循环往复的真实写照。
“一阵风治教”的危害有哪些呢?
其一,浪费严重,得不偿失。每个“教育运动”都会有层层的开会动员、繁复的文件来往、密集式的检查汇报……耗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力,增加了学校办学负担。
其二,以偏概全、扰乱全局。每次“教育运动”往往成为中心工作而压倒一切教育工作,其他教育问题都会靠边站而难以顾及,影响学校整体工作有序运转。
其三,弄虚作假、形式主义。“教育运动”中大量的评比检查,往往使得学校弄虚作假,虚以应付,甚至搞点花架子,整点假数字,最后只落得认认真真走过场,热热闹闹搞形式。
那么,如何走出“一阵风治教”误区呢?笔者以为:一方面要加大对学校依法治教的力度。健全教育部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决策程序和流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充分发挥各项教育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以完善政策、形成规范,更好地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办学。另一方面加强对学校的简政放权。只有该简的简,该放的放,才能激发基层学校解决问题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其教育作为的空间,才能从名目繁多的“运动”中解脱出来,给学校创造一个安心静心办学的环境,让学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该做的事,潜下心来办学,静下心来育人。
(作者为山东省东阿县教育局高中教研室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