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这届奥运会的氛围似乎格外放松。
“表情包”少女傅园慧横空出世,张口就是网络金句,一颦一笑都不扭捏。泳坛名将秦凯决定“疯狂一把”,在赛场上当着全世界向女朋友何姿求婚。
赛场之外,金牌也不再是收获积极评价的硬指标了。即使是种子选手预选赛出局,观众还是大多表示心宽甚至心疼。
这种变化的意义,远远不止于微博的热门标签从“金牌榜中国列首位”换成了“洪荒之力”而已。
实际上,奥运会从来就不是纯粹的技能比拼,如同婚礼不仅是一场请客吃饭。从开幕式、闭幕式到火炬传递,从四年一次的城市竞标到国旗飘扬,奥运的每一个细节都有着大写加粗划线的仪式感。全球直播,网络转播,将全世界都拉到了看台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集体情绪的导向直接反映了群体认同的归属。而最受关注的运动员,是时代故事的英雄主人公。
1998年长野冬季奥运会,杨扬白雪上的一抹红影照亮了千家万户的电视荧幕。那年春晚上陈佩斯的小品《王爷与邮差》讲述了一个清朝人参加奥运的虚幻故事。“只能跟在洋人后面”的心酸台词激起了大笑,笑声里更多是沧桑过尽的畅快。
2008年,北京举办了夏季奥运会,中国在金牌榜上居首,群星闪耀,刘翔走下神坛。
金牌榜上的名次曾如此牵动我们的心,奥运健儿的成功会获得民族英雄般的待遇,而失败则会对公众情绪造成堪比背叛的伤害。我们证明自己的愿望有多强烈,我们就有多在乎金牌。
但是今年,我们一边笑嘻嘻地刷着傅园慧的表情包,一边敲下“金牌不重要”。
或许是我们终于对国力足够自信了。做主办城市,做排行榜老大,该有的风光都有过了,没必要过度补偿了。
或许也是因为,仰望年轻运动员的,是同样年轻的一代。
这一代不再把考上名校作为成才的唯一标准,不再将稳定工作看作就业的唯一出路,那凭什么用一块金牌限定自己所有的努力?
傅园慧们真实地活着,而真实,正是这一代人更想要证明的,是新的自信的来源。这个世界,不止一种自我的模板。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丰富和竞争矛盾么?既然选择如此之多,胜负不是判断个人的唯一标准,尽全力参与即是光荣,我们故事里的英雄为什么而战呢?
这是台上台下的年轻人都将面临的。
傅园慧们最终还是站在了领奖台上。结束比赛归国前,这个姑娘在微博上自陈“我不是网红。也不是表情包。我是一个职业运动员”。
她并不是个例。在奥运帆船的比赛中,中国姑娘徐莉佳一次次被取消成绩,仍然力挽狂澜,再次杀回榜首。即使最终两手空空,她仍然自信地微笑着,说不后悔。
无论能力如何,无论结果如何,每一个运动员,走进赛场,都是来赢的。
“金牌不重要”,是结束了对自我的苛责。而紧接着这句通常还有一句“努力才重要”,那才是真正自我的确立。
想赢,有什么不好?
奥运会结束后,夏天过去,又有一批年轻人将进入大学校园。在那里,他们或许会陷入“在清华做一个差生”的疑惑,也会遭遇“创业了才发现自己什么也不会”的窘境。
卡伦·霍妮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里描述了这样一种心态:因为畏惧结果会令自己失望,所以连努力都不敢太过张扬。这样一来,即使失败,也并不会显得自己无能。
假装洒脱,笑着说“认真你就输了”,那才是出于自我保护下的自我戕害。
这是每一个运动员强烈的胜利愿望,是对这项运动,也是对每位对手的。越是热爱,越是想做最棒的那一个。
或许这一代赢取金牌的驱动力,从来不是任务,而是愿望。